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日本家電的全線潰敗?除了日元升值、日本整體經濟低迷等原因外,日本家電過度押寶電視的方向性錯誤,生產技術停滯不前,品質控制能力的下降是最主要的原因。對于技術的過度迷戀和自大,讓日本家電錯判市場,造成了今天的惡果。
《日經BP》網站刊登了一篇一個日本人對日本家電陷入困境的原因剖析,其中的很多觀點值得我們國內家電業借鑒和思考。以下是文章全文:
夏普陷入困境的消息連日來被廣泛傳播。該公司做出了與中國臺灣大型ODM企業鴻海精密工業進行合作的苦澀決定,但談判卻遲遲沒有進展。夏普總部等絕大部分事務所都被抵押,可以說已處于銀行的管控之下。
痛苦的不僅僅是夏普一家,松下和索尼也傳出了采取大規模裁員措施的消息。NEC的股價則在7月底創下了96日元的最低紀錄,前景越來越嚴峻。
廠商陷入如此困境,也會影響到筆者所在的通信廣播電視行業。但與之相比,筆者作為一名消費者而感到遺憾的心情更強烈。畢竟這是消費電子,對最終消費者帶來的影響很大。
為什么日本家電廠商陷入了如此困難的境地呢?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具體情況,無法一概而論,而且也不應該妄下結論。但現在的情況讓筆者想起了大約兩年前,與一位在日本企業從事智能手機方面工作的人閑聊時,對方曾說,“無論做什么,公司內部的所有討論都會歸結為一個問題:這樣做能否讓電視暢銷”。筆者覺得,這就是問題的根源。
其實,當時筆者并不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話。十年前,筆者在一家公司從事信息家電研發支持工作時,也遇到過同樣的討論。無論是信息終端還是家電,都要考慮電視在家用電器中的王者地位,也就是說只有能對電視作出貢獻的產品才能存活。
近10年來,或者從更早開始,牽引日本家電廠商發展的一直是電視機。電視機對銷售額的貢獻自不必說,連設備投資也都偏重電視。
但是,就在日本家電廠商過度偏重電視機的時候,市場環境開始發生全球性變化,而日本企業對此的反應太過遲鈍。以北美市場為例,當時電視機已經成了誰都能造的大路貨。在沃爾瑪,就連韓國產品也成了高端產品,連名字都未聽說過的中國廠商的電視機都占了全部產品的7~8成。
雖說電視是主力業務,但日本廠商的生產技術是否取得了較大的提高也令人生疑。筆者雖不想說出企業的具體名字,但聽說有家日本企業的成品率竟然下滑到了業務無法成立的地步,從而在供應鏈中漸漸失去了信譽和地位。
雖說電視是家電中的王者,但日本廠商卻沒有做出保持王者地位的努力,如果這才是日本廠商陷入困境的原因,那么電視這位王者就好似童話“皇帝的新裝”中那位赤裸的皇帝了。這其實是日本企業戰略上的問題,關系到企業的生存也是理所當然的。
既然是企業戰略問題,那么除了電視業務之外,還有其他領域的業務也成了“赤裸的皇帝”。現在看來,日本手機等信息產品的低迷或許不能歸咎于過度追求產品性能或是沒有趕上軟件化的潮流,而是源于企業內部機制,才走上了一條自取滅亡的不歸路。
日本企業還擁有一絲雖然渺茫但仍存在的希望。就連現在如日中天的蘋果公司,想當年也曾經瀕臨破產過,是在其競爭對手——微軟的支援下才得以復興的。目前日本家電廠商的困境,反過來說,也許是最大且難得的機會。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