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電子商務在中國的零售領域還不足掛齒。2002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僅有1089億元,在GDP中的比例剛剛達到1%;十年后的今天,如火如荼的電子商務已經開始對傳統零售產生威脅和沖擊。去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6萬億元,占GDP的比例也達到了13%。
十年前,我們對網購嗤之以鼻,認為一切商品都可以在網上買到的說法無異于癡人說夢;十年后,你我卻已經無法離開網購了。
十年前,京東商城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正帶領著幾個員工在網上瘋狂發帖,推銷著自己店里的電子產品;十年后,劉強東創建的京東商城已經穩坐中國B2C頭把交椅,他和京東的一舉一動都被視為業界的風向標。這個月,劉強東剛剛入選了2012《財富》“全球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成為僅有的兩名中國上榜人之一。
劉強東在微博上愛用感嘆號,現實中,這個中國B2C巨鱷的創始人穿著簡單,說話平靜淡然,又充滿自信。他帶領京東商城成為中國電商領軍企業,但前路遠未允許他停歇。
無心插柳式“觸電”
2003年,劉強東創辦的小型電子產品店——“京東多媒體”在全國已經有了12家門店。在那場全國性的災難“非典”來臨之前,劉強東的榜樣是國美,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京東多媒體”可以做成IT數碼全國連鎖店。
然而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曾經車水馬龍的中關村變得門庭冷落,劉強東店里的生意也一落千丈。為了生存,他把產品搬到了網上出售。1000多單生意的成功讓他看到了電子商務的優勢,第二年1月,京東網上商城的前身“京東多媒體網”正式上線。劉強東的網上生意便一發不可收拾。
2005年,為了一心一意做電商,劉強東毅然決然地關掉了所有實體門店。那一年,他曾經的榜樣國美電器新開了280家,總店數達到430家。
員工對劉強東關店的不解很快就被網上業務的幾何級增長沖得一干二凈。數據顯示,2004-2011年,京東商城銷售額的年均復合增長率近200%。
看上去,劉強東無心插柳式的“觸電”成就了今天的京東商城。但今天回過頭來審視,本是網絡門外漢的劉強東卻恰逢其時地趕上了電商業回暖復蘇的大潮。劉強東苦苦在網上推銷產品的那段日子,阿里巴巴集團投資1億元成立了淘寶網進軍C2C,并推出了“支付寶”。同年,慧聰網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B2B電子商務公司。就在京東上線的那個月里,馬云正式提出了“網商”概念。
快速配送抓住網購“命門”
現在,上午11點前在京東商城下訂單,下午京東的快遞員就會把貨物送到辦公室。
相信大多數北京白領對上述京東的“211限時達”服務并不陌生。可誰曾想到,劉強東“觸網”之初,還是通過郵局來郵寄貨物的。從下單到匯款再到收貨,大概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劉強東不知道,“非典”那一年,順豐快遞已經開始通過航空來運送貨物了。
在用戶的要求下,劉強東開始與圓通等公司合作,配送效率也逐漸提高。此后幾年,中國的電商進入快速發展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上購物,第三方快遞也逐漸由幕后走到了臺前。申通、圓通和EMS等第三方快遞的名字也成為老百姓所熟悉的名詞。
然而,在2007年之前,還鮮有人意識到物流是電商的“命門”。當消費者頻頻抱怨物流過慢、快遞丟件甚至包裹里的手機被換成磚頭時,為數不少的商家或委屈或理直氣壯:物流不是我們能控制得了的,我們賣的商品沒有問題,干嗎要投訴我們?
面對第三方快遞在時效和服務上的短板,劉強東沒有逃避,他想,既然無法控制第三方物流,那么就建立一個能為自己所掌握的物流!2007年,京東商城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成立了自己的配送隊伍。兩年后,京東配送再次升級,成立全資快遞子公司,在全國20多個城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基本擺脫了第三方快遞的制約。
“京東花錢最多的地方就是物流體系。”劉強東坦言,電商業要形成規模效應,必須依靠能夠覆蓋全國的物流體系。“總要有人去創建物流系統,現在京東做的就是這件事。”
飽受爭議的價格戰
過去,我們翹首盼著百貨超市促銷打折的日子,興致勃勃地去小店砍價,甚至奔波一天只為貨比三家。可是現在,網上的限時搶購更讓人興奮,哪怕身體再疲憊,我們也會在凌晨目不轉睛地等待網上促銷大戰開始的那一秒。因為,網上的促銷著實比實體店更有吸引力。
不得不說,劉強東在這其中起了太大的作用。他承認,公司成立以來,幾乎“天天打仗。沒有戰爭,團隊都要蔫了”。這些低價戰役讓更多消費者知道了京東,也把電商界攪得血雨腥風。
2010年,京東涉足圖書業務后,劉強東要求每本書價格比對手便宜20%。這讓當時的在線圖書大佬當當網和卓越亞馬遜措手不及。那些平時或是在書店買昂貴正版書、或是在小網店買便宜盜版書的消費者發現,原來在京東可以買到既便宜又是正版的圖書。京東博得了不少“書蟲”的好感,在這期間,京東逐漸成長為B2C領域的巨鱷。
圍剿行動并沒有隨著京東商城的壯大而停止。雖然價格戰飽受業界詬病,但今年劉強東還是率領京東加入了規模和聲勢空前的兩場電商價格戰,直面挑戰天貓、蘇寧和國美。劉強東對價格戰的看法簡單卻明智:只要更多的消費者到線上購物、更多地消費在京東網購,其他的都是浮云。
有消費者擔心,價格戰的后果是京東壟斷市場,最終受害的還是消費者。對此劉強東在微博上回應說:“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出現過零售商壟斷市場的情況,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巨頭沃爾瑪也只占到市場的5%,大家這個擔心有點多余。”
有價值的企業遲早會賺錢
光鮮照人的銷售額、尷尬難掩的負利潤、依靠資本注血存活,這是中國電商業的真實寫照。
“燒錢”、“賠錢賺吆喝”這類詞語用在電商身上一點兒也不夸張,而耗費近百億元自建物流的京東商城也成為了公認的“燒錢”企業代表。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京東資金鏈斷裂”、“投資方撤資”一類的消息傳出。
“我不care,消費者也不會care的。”談起這些傳聞,劉強東突然蹦出一個英文單詞來表達他的不屑與淡定。
“不管外面對京東商城有多少質疑,有多少資金鏈斷裂的傳聞,我們都可以睡得著覺,因為我知道消費者感興趣的永遠是用戶體驗,這一點正是我們一直堅持做的。”劉強東說,京東的銷售額一直在增速提高,這就證明了消費者的認可。
談及電商飽受詬病的盈利問題,劉強東淡然地說:“給社會帶來價值的企業早晚都會賺錢的。”在他看來,任何新興行業都需要大量的投資,特別是電商,在行業發展之初,虧錢是正常的。“目前我們的投資都是可持續的,可以帶來用戶體驗的改善。像‘211限時達’、快速上門退換貨等服務的提供都離不開物流上的投資。”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