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早有心理準備,努力在新財年作出調整,但日系家電揮不去“巨虧”夢魘。日前,索尼、松下、夏普三巨頭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均未能扭轉虧損局面。同時,研究機構調查顯示,今年二季度,日產電視出貨量下降77%,市場整體下滑23%。
面對現實,日系家電主動調整,或砍掉家電業尾巴,或布局新領域。而作為全球四大板塊之一的中國家電,如何接盤日系家電丟失的市場?
家電業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日系家電的日子不好過了。
萎靡的業績
電視出貨降近八成
日前,索尼、松下、夏普陸續公布的第二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家電三巨頭集體巨虧。
松下財報顯示,全年營收預下調了7%,且截至2013年3月31日的本財年凈虧損將達7650億日元(約合96億美元),而今年5月份松下還預計本財年能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500億日元。其中,電視機、照相機、藍光播放器和PC等數字消費業務要比三個月前預計的更壞。
索尼上周四發布的第二財季財報則顯示,截至9月30日,索尼凈虧損155億日元(約1.94億美元)。這已是索尼連續第七個季度業績出現虧損。
11月1日,夏普發布的2012上半財年業績報告顯示,2012年4~9月,虧損3875.84億日元(約合48.4億美元)。
重慶商社電器業務經理詹冬告訴商報記者,截至目前,日系電器在商社的出貨量同比下滑15%左右。重慶蘇寧市場部部長江南也表示,重慶市場影響沒沿海大,但同比仍出現小幅下降。
一直以合資品牌為主打產品的深圳順電連鎖今年元旦進駐重慶。“今年來,日系家電和汽車在中國銷售下滑既成事實,三季度環比二季度呈下滑趨勢。”深圳順電連鎖成渝區區域經理唐高峰說。
夏普中國有限公司重慶一劉姓區域經理表示,夏普電視在重慶市場的銷量明顯下滑,“跌幅多大不清楚”。為應對頹勢,10月份,夏普下調部分產品價格,比如一款42英寸的液晶電視由4999元下調到4250元。
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全球電視出貨較上年同期下滑8%,至5160萬臺,連續第二季下滑。其中,日系電視受創最深,出貨下降77%,已開發市場整體下滑23%,跌幅創紀錄。
技術優勢消失
喪失消費者信任
由于糟糕的財報表現,三大日系家電巨頭頗受業界關注。11月2日,惠譽把夏普的信用評級連降6級,至B-,不再是安全投資級別。同日,標普宣布將松下的長期信用評級下調至“BBB”。
十年前,日本家電企業還是重要的技術創新者,是很多產品和潮流設備的發明者與領先開發者。而如今,日本企業已很少有產品能毫無爭議地占據領先地位。
十年間,日本家電業為何衰落如此迅速?業界分析稱,全球家電市場競爭激烈導致產品價格下跌或許是原因之一。同時,去年的地震進一步削弱了日企的產業鏈。此外,日元升值也重挫了日本企業的出口競爭力。
“日系家電沒落比預期來得強來得早,2008年來,他們在黑電、白電全線潰退,電視機產業虧損最慘。甚至從2009年起,開始由家電出口國淪為進口國。”家電行業觀察員劉步塵分析稱,日系家電沒落一則因為“大企業病”,市場反應僵化;二則由于鏈條過長,在一些公關危急中失去消費者的信任。
另一家電觀察人士梁振鵬表示,最關鍵的是,日系家電的優勢在硬件和設備上,而智能化是當前家電的發展方向,競爭已轉移到軟件、系統和解決方案等領域。
麥肯錫公司上月發布報告稱,日本企業以往主要進行硬件和設備創新,而目前,全球創新的主要動力已從硬件轉移到了軟件、系統和解決方案等領域。曾經的成功和對國內市場的依賴導致日本家電企業過于驕傲自滿,從而不斷抹殺自身的創新能力,面對增長點轉移到新生產業、消費者興趣發生轉移以及新一代競爭對手發起的沖擊,它們已無能為力。
布局新領域
短期難走出困境
面對現實,日系家電展開自救。
索尼(中國)公司公關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索尼除強化數碼影像、游戲和移動業務三大核心業務外,還出資500億日元投資奧林巴斯,進軍醫療電子領域。夏普中國方面也稱,接下來的研發和投資更多地將投向OLED和LTPS技術。松下則在2007年就明確表示,將生活電器產業、元器件產業和系統解決方案產業列為三大支柱產業。
“目前來看,日立、東芝、NEC、三菱等品牌基本淡出世界家電市場的競爭舞臺,以家電業為核心的索尼、夏普、松下三巨頭轉型則尚需時日。”梁振鵬說,日系家電轉型走了兩條路,一是產業板塊重組,進軍新領域;二是產業外包,主要是彩電業外包。
“明年上半年恐怕很難扭轉虧損局面。”劉步塵稱,目前,經濟狀況未見好轉,日系家電的戰略轉型也還沒有成功跡象,短期很難走出困境。
“索尼、松下、夏普三巨頭之所以開拓新領域,是因為深陷虧損泥潭無法自拔。”創維集團中國區域營銷總部行政總監曹貴春認為,這是無奈之舉。
新聞縱深
中國家電如何贏得機會?
全球家電主要分歐美系、日系、韓系、中系。正是歐美系家電的轉型,如美國GE退出家電制造,使日系家電有了過去20年的輝煌。那么,日系家電轉型,誰將受益?
中韓家電短兵交接
2008年來,日系家電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下滑厲害。據中怡康的監測數據,2011年,國產品牌電視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達64%左右,日資電視市場份額占17%左右。
今年來,日資電視市場份額繼續下滑,以今年7月為例,夏普液晶電視銷量占比由去年7月的4.9%下跌至3.4%;索尼液晶電視占比由3.7%下跌到2.6%;松下等離子電視占比由23.9%下跌到11.2%。空調方面,十年前,日資空調在中國的份額在10%以上,如今只有不到6%。今年,松下、三菱重工、大金、日立、夏普等在中國只賣出260多萬臺。
梁振鵬認為,日系家電丟失的市場,最先嘗到甜頭的應是韓系家電。其次,則是中國家電企業。
“中國家電將分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長虹多媒體營銷公司總經理程勇表示,但一些核心技術仍掌握在日韓家電企業手里,今后較長時間,中國、東南亞以及非洲市場,中韓家電將短兵交接。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認為,在與韓國彩電的競爭中,國內的創維、海信、TCL、海爾、長虹、康佳等六大品牌應該能搶占到日資彩電在國內八成以上的市場。梁振鵬稱,日系空調退守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他們讓出的市場將由格力和美的瓜分。
代工或接盤區域業務
以何種方式接手日系家電的市場?
目前國產品牌在國內市場上牢牢占據前五名的席位,中國家電企業首先爭搶到的是日系彩電在中國的市場。”劉步塵說,目前,不少中國企業正在努力接盤,比如,創維代工東芝Pad,格力代工大金空調等,索尼電視業務中的一大半已委托中國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生產。“因此,中國家電企業首先是代工,其次則是買斷日系家電的某個產品型號或者在華生產線。”梁振鵬說,整盤接手不太現實,可以接手某個區域的業務,比如海爾接盤三洋電機在日本、印尼、馬來西亞的洗衣機、冰箱和其他家用電器業務。
同時,中國家電企業還在向產品上游延伸。創維集團中國區域營銷總部行政總監曹貴春表示,以彩電上游的液晶面板為例,此前由日本、韓國、美國、中國臺灣等掌控,而隨著京東方、熊貓、華星廣電的大量投產,以及鴻海和夏普的合作,未來液晶面板或將由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美國掌控。
技術創新是先導
未來如何與韓系、美系家電競爭?
“首先,要建立創新體制。其次,要掌握核心技術和品牌優勢,這是中國家電最缺的,若無法主導產業的發展方向,利潤將很低。”陸刃波表示,日系家電沒落的表現就是創新能力和技術領導力的消失,“不進則退”的教訓,中國家電企業應該牢記。梁振鵬也表示,若中國企業著眼創新,政府出臺更多支持政策,中國家電仍然有美好未來。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