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網 HEA 3月8日原創] “我國電子商務年交易量的90%是以C2C的形式從事B2C的交易,大量的交易游離于現有法律監管之外,電商行業自身存在的假冒泛濫、偷稅漏稅等法律法規監管問題,急需將電子商務發展納入現有法律管理范疇”,在2013年全國“兩會”上,剛剛宣布更名的蘇寧云商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兩會提案中如是說。相對于其過往的建言,今年的提案被市場解讀為更具有攻擊性,正是這種直接的觸動,致使淘寶三度發聲回擊。
實際上關于公平競爭意見中的稅收一致性只是提案中的一部分,任職創維的楊東文在提案中關于生產企業施行減稅試點的提案則更具備建設性。無論如何,關于中國當前稅制改革的呼聲顯得越來越迫切。
電商并非科技驅動而是商業自我進化
在張近東看來,中國新興的電商平臺具備萬億的銷售規模,但其稅收卻遠遠不如自實體店起家恪守稅道的蘇寧。公眾認為稅收矛頭是指向了淘寶網——這顯然放大了對張提案的負面解讀。
3月5日,當蘇寧董事長張近東發出電商征稅提案之后,淘寶網的官方微博即刻發表長微博稱:“我們不反對電商征稅,只是反對這個時期征稅;年銷售額十幾萬小店主是今天,是未來,是希望;我們不反對征稅,但征稅后能為這個群體做些什么”。
淘寶的公關策略是更換概念,把受眾群體從稅收體制建言放大到受損實際群體,而正是這種刻意的精確綁定,將張核心的制度“公平”演變成了尺度執行的范疇,迫切地帶頭“反擊”也讓該提案在不同人群中變得更具發散的辯論色彩。
畢竟稅收是政府的核心職能之一,在當前現實且苛刻的稅務征收與模糊尷尬的稅收應用上面,納稅人面對稅收的收納與釋放都變得異常敏感,從納稅人的角度來說,無論如何它都是把一刀見血的兵器。
然而3月7日淘寶網官方微博再次發表的長微博,與前次相比,淘寶網方面的策略則完全轉換了風格:語態轉而委婉,委屈、哭訴抱怨、趁機打擊……7日淘寶方面所拋出的官方言論,少了些理性,多了感性成份——無奈、不滿、戲謔與挖苦。
這也是正在轉型云商的蘇寧意料中的效果:“不是對手的成了對手,不是同行的成了同行”。十余年前,蘇寧以實體開店經營電器連鎖,而淘寶網擔當了一個電子商務移植的角色,誰也沒有想到,一個賣空調的蘇寧和一個賣模板的的淘寶會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時在爭奪“中國電商領袖”征途中狹路相逢。
之所以說狹路相逢,是因為去年還在和蘇寧易購打口水仗的京東商城則顯得異常落寞,按照蘇寧易購的算計,京東己經淡化出對手的圈子了,擋在雄心壯志的蘇寧人面前只剩下“電商教父”馬云的淘寶了。
在很多人眼中,他們并不承認淘寶的神話位置。早在幾年前,京東商城與淘寶網爭雄之際,C2C與B2C的平臺模式之爭一度成為電商界的熱點話題。然而,當阿里巴巴宣布開辟天貓后,關于淘寶與京東的平臺模式之爭似乎變淡了不少。
一將功成萬骨枯,在淘寶的十余年發展史上,在十幾萬中小店主前赴后繼之下,淘寶網從當年名不見經傳的C2C交易網站成長為如今萬億規模的電子商務平臺。2012年11月11日,淘寶網以191億元的單日銷售額刷新了多項國內零售行業紀錄,令業界為之一振。世人紛紛驚呼未來的主要渠道就是電商。
但是張近東多次向家電網表示,無論是連鎖店還是電子商城其核心還是建立在商業的基礎上的,電子商務不是純粹由科技驅動的,而是現代商業的自我進化。
電商尚能稅否
“稅收一是體現(創業者)公平競爭,二是體現創業者榮譽,巴菲特在10來歲送報紙時就納稅了”,3月6日,蘇寧孫為民在微博上如是評論淘寶的回擊。
根據中國稅法規定,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征收的一個稅種。簡言之,無論是蘇寧云商這類的實體零售商,還是淘寶網C2C或B2C具備零售功能的電商平臺,其內部的商家在境內的商品銷售行為均具備納稅義務。
從法理上而言,淘寶網方面“不反對征稅,但反對這個時候征稅”的表達方式是不謹慎的。作為一項立法規定的企業或個人義務,既定的納稅行為并不因企業或個體納稅人的主觀想法而發生妥協。 “之前的(稅)不究,之后的再議”,正是企圖將現實狀況歸納為改革的陣痛這樣一種思路。
不過,無論站在增減稅收陣營的哪一方,多方對于稅制的積極討論卻是正向的,也是中國特色體制協商的深層立意。
現實中確實存在稅收的痛苦與迷惑,這也與日漸蘇醒的納稅意識有著同步的關聯,時下淘寶網70%以上年銷售額在15萬以下的中小店主群體,即使每月10元稅收對他們而言也是個沉重的負擔。一個憑借“極低價”經營的小店主對HEA稱,工作之余開設C2C網店只夠貼補家用,與其稱是踐行互聯網夢想,不如說成是業余擺攤,淘寶平臺的大部份店面執業者均需面對極其低微的進銷差價,而充分且無度的“競爭”更讓經營者根本無從接受諸如開店費用漲價或者突然征收商品增值稅。
因此,在過去的幾年中,那些在商品銷售中未開具發票的個人店主或企業店主,事實上都存在借助淘寶網平臺避稅并非法經營的嫌疑。電子商務的始發地美國在過往年份中也面臨著無從征稅的窘境,以致上個世紀出現連續簽署互聯網免稅法令的情況。對于各定稅點的聯邦制美國而言,其實行的“價外稅”比現在中國面對的狀況顯得更為復雜。然而也不得不承認其征繳稅收的投放非常透明。
電商稅征收成本高昂
在電商市場持續發展的勢頭下,網店店主從事商品銷售與經營而長期無需納稅,這對實體零售商必然產生沖擊。最明顯的莫過于價格的惡性競爭以及過分競爭帶來的副作用。
淘寶體系中的企業進駐平臺卻沒有受到“逃稅”的質疑,主要是經營者主體身份均為工商備案的股份制公司,具備法人責任制的經營不但受到工商部門的批準同時也受到國、地稅部門的聯合監管。
天貓去年雙十一191億元的單日銷售額中,除了C2C部分消費者力挺外,B2C商家不遺余力的推廣同樣不可忽視。正如某個網店經營者稱,不是我不想交稅而是我根本沒有繳稅的條件。由此可見,淘寶網存在爭議的僅是以自然人身份不具備發票開具資格的賣家。
這與淘寶網方面多年的縱容式監管有著莫大的關聯。淘寶代言C2C店主抗議征稅也暴露出,淘寶意識到在大刀闊斧的配合整頓措施之前,務必要滿足店主有錢可賺的條件,而達到這個條件的前提就是店主的規模化進存銷。大批的中小賣家在淘寶網的歷史上貢獻巨大,由中小賣家撐起來的“淘寶帝國”,一旦商家“反水”,淘寶網將面臨巨大的危機。
對于淘寶而言,實現實時資本最大化沉淀才是最根本的資本之道。
從馬云整頓淘寶到天貓分離,己經生動表明淘寶網無暇解決過去十年中遺留下來的售假、偷漏稅等問題。
一方面是中小賣家撐起的“電商帝國”,一方面是這個“帝國”內部的不和諧因素,在嚴控商家與維護體系的權衡上,透過淘寶網對于電商征稅的反映,更像是期望以健康的姿態迎接新時代卻無法斬斷過去的荊棘。
面對蘇寧系的提案“挑釁”,在仍未找到合適的改革措施之前,淘寶只有繼續“維護中小賣家的利益”。
正如一位網友所言:“在蘇寧與淘寶網的論戰中,我同情的不是淘寶網,而是那些在淘寶十幾年的中小賣家。”
事實上,同樣具備第三方平臺條件的電商中,亞馬遜等平臺也難以逃避類似的指責。
據不愿具名的受訪者稱,與入駐淘寶的大企業主不同,諸多的中小賣家所銷售的商品實際上也是從實體零售商處采購而來,實際上商品在流通到庫存之前己經在每個渠道節點上被征收過稅,“轉手越多”重復征收的稅款就越大。這里所指的是企業所得稅以及隱性的企業稅費成本。在網店開具發票與否只是影響到增值部份的稅收,“而在這么低微的成交價下,稅費的流失總額根本并沒有說的大得那么夸張”。
稅收機關與淘寶實際面對的不是改革的決心,而是高昂的征稅成本,也不得不審慎評估合并執法的是否真的那么迫切。
與淘寶網中小賣家“被代言”不同的是,蘇寧方面所提出的的電商征稅,之所以同樣引來業界和網友爭議,“不合時宜”成為其遭致批評的緣由之一。
因此,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此時提出電商征稅的提案,盡管從事實上而言,淘寶網C2C模式下的商家確實存在售假、作假、不開發票偷漏稅等行為,但在民間倡導政府減稅減負的呼聲中,蘇寧方面此舉只是刺激民眾敏感的神經。
根據國稅總局的最新回應,電商漏稅超千億元說法沒有深入調研,企業本身不可能去判斷這個事情,下這樣一個結論有點盲目。電子商務征稅正在抓緊研究調研。
因此,不管是蘇寧亦或是湖南步步高連鎖董事長王填方面所拋出的電商漏稅金額,實際上并無確切的數據支撐。
當當網CEO李國慶甚至認為,偷漏稅,線下不比線上少,線上1000億是夸大了。
現實中地方征稅在執行中也會出現“議稅”的情形,以“政策性減免”等方式計算后的實繳稅收小于理論征收額度。如果全網統一嚴格征收稅款相反會造成對弱勢納稅群體的歧視和傷害。
在當當網CEO李國慶看來,(電商)中小賣家偷漏稅雖違法,但并不足以破壞市場公平競爭,加上有規模企業從政府獲得了稅收減免和廉價土地。
針對淘寶網等確實存在的商家不開發票偷漏稅行為,李國慶同時又表示:“政府應加大對網上稅收監管,對天貓和淘寶網等商家過去的逃稅行為,我呼吁既往不咎或特赦。”
言外之意,面對淘寶網售假與偷漏稅的不規范現狀,未來對電商征稅很有必要。
在大多數人看來,沒有進行稅制全面改革之前,公平的“減退”稅則更具備現實的討論價值,事實上對于增值稅的改革己經在包括廣東在內的幾個省份開始了試點運行。從整體上來看,爭議雙方在核心訴求上是完全一致的,就是達成“公平”的競爭環境,張近東后來所說的提案確實是被曲解了。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