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依稀的記得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統治全世界,做地球的霸主!盡管這個想法十分偉大,可是受限于自身“實力”的不濟,以及法制社會的日益完善,夢想至今都沒有被實現。就在筆者快要將其遺忘了的時候,突然攝影以及Photoshop的出現,再次將這個奄奄一息的夢給“喚醒”了,原本遙不可及的夢想現在已經變得近在咫尺。
相信所有人在看到上面這幅照片時,都被其夸張的視覺效果震撼了。360度的全景加上球形的視角,仿佛就如同一顆小行星般存在。這樣的照片是怎樣做出來的呢?對相機有什么特殊要求嗎?制作過程是不是很復雜?別著急,今天筆者就帶領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相機,來制作一顆屬于自己的“星球”。
想要得到這樣一幅小行星照片,相機以及廣角鏡頭是必不可少的。相機方面以單反和單電最佳,拍攝出來的畫質也最好;卡片、微單相機亦可,只是在畫質上會稍遜于用專業單反拍攝的照片。鏡頭方面并無定律,它取決于你拍攝的地點,如果拍攝地點比較狹窄,那么最好使用焦距在16mm的超廣角鏡頭;如果拍攝的場地比較寬闊,諸如城市廣場,那么使用焦距在35mm的普通廣角鏡頭也行。
筆者的拍攝器材
除了拍攝器材外,我們還需要借助三腳架的幫助。同樣對于三腳架的選擇我們也沒有太高的要求,普通家用三腳架即可。當然如果你擁有那種標有旋轉刻度的高端腳架,那就再好不過。上圖就是筆者拍攝所采用的全部器材:一臺佳能6D單反相機,一支16-35mm廣角鏡頭,以及一個普通家用腳架。
·全景照片的拍攝過程及要點
接下來我們就扛起準備好的器材出發吧。從理論上講,拍攝地點最好選擇在比較空曠的廣場上,并且周邊最好有一些建筑物做參照,這樣制作出來的照片效果會比較好。筆者的拍攝地點就選擇在了北京的太廟,一來那里的游人比較稀少,再者就是古色古香的建筑風格看起來很特別。
相機要采用垂直拍攝的方式
為了拍攝出位置“方正”的全景照片,筆者首先將三腳架放置在了廣場的正中央,然后將相機以垂直拍攝方式固定起來,固定時可以參考相機內的水平儀。之所以采用垂直固定的方式,是因為我們需要盡可能的拍攝到更多的天空與地面,如果是橫向固定,上下的視野范圍則會相對比較局限。
對好焦之后,可以將鏡頭設置為手動模式
固定好相機后,我們需要將相機設置為手動擋。原因在于保證每張照片的曝光參數相同,否則在后期拼接出來的圖片會因為曝光情況不同而造成畫面有拼接的縫隙。在設置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平均測光或者中央重點測光先試拍一張,然后在全手動擋里進行微調。
相機準備妥當后我們就可以拍攝全景照片了,逐步的旋轉云臺,每轉動一點就拍攝一張。注意每兩張照片之間都要留出重疊處,這是因為全景照片的拼接是靠著這些圖片中的重疊相似點來進行的。如果太少就無法用軟件進行自動拼接,太多則會有破綻,并且拼接的部分最好是避開人等移動的物體。在拍攝時筆者采用了上下兩層的拍攝手法,也就是第一組全景照片著重拍攝天空,第二組全景照片著重拍攝地面,這兩組全景都將中間的建筑物包含了進去。
天空部分全景 地面部分全景
云臺轉動一周后,全景照片就被記錄了下來。如果你的三腳架標有刻度就再好不過了,可以將一圈等分為10張或者12張。由于筆者所使用的三角架沒有刻度,因此天空的全景拍攝9張,而地面的全景則拍攝了10張。不過這些對于我們的后期并沒有太多的影響。
·后期第一步:照片的細節修補
拍攝過程結束了,下面就要靠我們的后期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單張照片逐一進行細節處理。這里的細節處理主要就是將畫面中的一些雜物去除,諸如路人甲啊,打醬油的小孩啊等等。
大哥站的很銷魂,但是你不該出現在我畫面里
走你!
怎樣將過路人給P掉,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常用的方法。筆者個人比較喜歡【污點修復畫筆工具】與【修補工具】,雖然修補的精度不是很高,但是修補的速度較快,適合用在畫面雜物比較多的場景中。
首先用【污點修復畫筆工具】選中雜物
電腦會自動完成處理工作
在去除畫面雜物時,首先選中【污點修復畫筆工具】,適當調整畫筆的大小,不需要定義原點,只需要確定需要修復的圖像位置,電腦會自動識別選中的區域,并進行修復。操作起來很方便。
·后期第二步:全景大片初登場
在處理好所有的照片后,我們就可以開始全景照片的拼接了。這一步驟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使用各種全景拼接軟件等,但不管黑貓白貓,逮著耗子就是好貓,筆者在這里使用的是最為普遍的一種方式——Photomerge。
首先打開Photomerge功能
首先打開Photoshop軟件,執行【文件】|【自動】|【Photomerge】。Photomerge功能是專門用來拼接全景照片的一個工具。
導入想要拼接的照片
第二步,點擊【瀏覽】按鈕導入待拼接的圖片。
確定,開始拼接
第三步,導入完照片后,勾選下方的【混合圖像】,這是為了消除圖片之間的拼接痕跡,使畫面看起來更自然。最后點擊右上方的【確定】按鈕。
休息休息,等待電腦自動完成拼接
然后就進入了漫長的等待過程,趁著這個時間我們可以起來活動活動,喝喝水,看看電視,如果你電腦性能較低的話,睡一覺也行。
全景效果初登場
經過漫長的等待之后,一張全景照片就豁然出現在眼前,每張拼接的照片都過渡自然,幾乎看不出痕跡。當然這樣的照片我們還不能直接使用。
簡單的裁剪使照片更完美
首先是對其進行裁剪,裁剪的尺度因人而異,總之看起來方正舒服就行。筆者將照片的上下略微的裁掉了一些,左右兩側用“拆東墻補西墻”的方法填補勻稱,使照片看起來正正好是360度的一圈。
注意:在剪裁全景照片時,一定要保證畫面的左右兩側能夠互相結合,不然在拼接成球形時會產生明顯的錯位,導致畫面的效果下降。
對全景照片的色彩進行調節,錦上添花
最后因人而異的進行色彩明暗調節就可以了,筆者稍微給照片加了一些飽和,使建筑看起來更加的色彩鮮明。一般來說,普通的全景照片到這里就可以收工了,當然如果你和筆者一樣,想進一步挖掘照片的“潛力”,請繼續往下看。
·后期第三步:小行星乍現
各位看官看到這一頁,想必都是和筆者一樣,有著想要統治世界的野心和抱負。言歸正傳,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將全景照片“變”成星球。
首先要將畫面給“倒”過來
這就是照片倒過來的樣子
第一步,執行【圖像】|【圖像旋轉】|【垂直翻轉畫布】。簡單的說就是將畫面倒過來而已,上圖筆者已經將照片倒過來了。
開始極坐標變換
接下來執行【濾鏡】|【扭曲】|【極坐標】。這就是制造星球的最關鍵一步。
點擊確定鍵開始“變換”
在彈出的確認窗口中選擇【平面坐標到極坐標】,最后點擊【確認】鍵。
一顆被壓扁的新球誕生了
將其變圓一些,并裁切成正方形
這就是我們星球的雛形了,然后將其自由變換成標準的圓形就可以了,最后用【剪切】工具將畫布剪切成方形即可。
一顆略顯粗糙的“小行星”誕生了
無論怎樣,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了一顆屬于自己的“星球”。接下來我們還要對這顆星球做一些美化,使其看起來更漂亮一些。
·后期第四步:填“菊花”
自己的“星球”當然要好好的美化一番才行,首先執行【圖像】|【圖像旋轉】|【180度】。這是為了將太廟的大殿放置在“星球”的最上面。
首先將太廟的主體建筑放在最上面
畫面上還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
旋轉完畢后我們仔細的觀察照片,發現在照片的四角有放射狀紋路,照片的下方有一個明顯的接縫分界線,對于追求完美的統治者來說,這是不能忍受的。
選出天空的部分
用【選框工具】選出一個圓,這個圓要盡量貼近建筑的頂端,然后【反向選擇】工具,反選出天空部分。
執行徑向模糊功能
調整合適的數量
執行【濾鏡】|【模糊】|【徑向模糊】,自己調整合適的參數后點擊【確定】。這一步是為了將天空模糊掉,減輕放射紋路與分界線。
用污點修復畫筆工具涂抹中心點
最后使用【污點修復畫筆工具】將畫面最中心的那個放射點涂抹起來,這是為了將放射點變的更自然一些,這一步無需追求多么高的精確度,只要讓中心點看起來不是那么扎眼就可以了。
最終成品!
最終經過多次的修改及美化,我們的“小行星”正式出爐了,非常有趣吧。我們可以再對畫面進行些細微調整,例如對“曲線”、“色階”,以及“飽和度”等,當然這些都是看你個人的喜好決定的。
·更多小行星效果展示
簡單幾步,就能讓你完成自己制作“小行星”的夢想,趕快帶上相機,走出家門開始行動吧!下面再來看幾組筆者在太廟側殿拍攝的小行星全景照片。
太廟側殿拍攝的全景小行星
太廟后殿拍攝的全景小行星
在制作全景小行星時,還有一個小技巧可以幫助大家制作出更符合心意的星球。當我們裁剪全景照片時,天空、建筑、地面的比例決定了最終的畫面效果。一般來說建筑的比例要適當多一些,這樣畫面的視覺沖擊力會更強。地面的比例決定了星球地面的大小,天空的比例決定了星球整體的大小。初次制作時可以多調節幾個版本試試看,從中選出自己最滿意的。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