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日本財務省發布的11月貿易數據顯示,出口額減去進口額的貿易收支為逆差12929億日元。逆差額高于上年同期的9570億日元,創有比較的1979年以來同期的最高逆差紀錄。
這是日本首次連續兩個月超過1萬億日元。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一度強力支撐日本出口的電子產業,也開始“掛倒擋”。數據顯示,在今年1月至9月,日本電子產品創下約8000億日元的貿易逆差。而在去年同期,這類產品還實現了2200億日元的貿易順差。
上世紀70年代之后,“日本制造”的電子產品就罕逢對手,計算器、電子手表、收音機、錄影機、錄像機、電視、PC、MP3、相機、游戲機、手機等領域,日本企業都曾在全球占據著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是什么原因導致日本電子產業出口不力?
海外擴張
日本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協會和日本電機工業會統計顯示,日本整個電子產業的貿易收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曾達到9萬億日元的順差。然而,這一盛況已經不再。曾是日本電子產業“火車頭”的電視機,在今年1月至9月出現了1100億日元的貿易逆差,智能手機在同期的逆差更高。
中國社科院日本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龐中鵬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08年到2012年之間,日元匯率一直在不斷高企,電子產業走向海外投資,是規避日元匯率高企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會造成日本電子產業貿易逆差。
“需要看到的是,日本企業海外投資實際也產生了收益順差,而從經常項目賬戶來看,還是實現盈余的。從中短期來看,經常項目收支更能說明問題。但是,如果存在一個強大的新興競爭對手,在中長期內,貿易賬戶更能說明問題,因為產業轉移和新興強大競爭對手成長,最終會導致產業優勢永久性地轉移?!敝袊虅詹繃H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日企將工廠從國內遷往海外等行為導致貿易逆差擴大和收益順差增長已經處于常態化。自2008年雷曼危機以后,電子企業的生產正式開始向海外轉移,出口額出現大幅減少。
相關資料顯示,松下在日本國內銷售的產品大多從馬來西亞等國進口,盡管在日本市面上仍以日本廠商的品牌為主,但產品本身基本都已在海外生產。在1991 年的日本電視機市場上近八成是日本國內生產的產品,但到了2012年,在市場規模為640萬臺的平板電視機市場上,進口產品已占到620萬臺。狀況較好的零部件銷售中,日本六大電子零部件廠商村田制作所、京瓷、TDK、日本電產、日東電工以及阿爾卑斯電氣今年7月至9月接到的訂單按季度統計創下歷史新高,保持著良好勢頭,但增產部分大多依賴于海外生產,實際也無法彌補家電產品等出口減少的部分。
梅新育表示,中國、韓國等后發經濟體在電子和汽車產業崛起,與日本之間形成了強烈的競爭關系。特別是中國大陸崛起,幾乎是要在10倍規模上復制日本當初制造業包羅萬象的格局,而且擁有龐大本國國內市場之利,競爭更為強烈。
特別是目前中日政治關系惡化,極大地削弱了日本最終制成品廠商在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增長最快的進口國市場上的地位。
創新下降
也有人認為,日本電子產品公司已經失去了創新優勢,逐漸變得不再具有競爭力,這才是其市場上不再大放異彩的關鍵原因。
日本自己的評論家也嘲諷說,我們可以為一部iPhone提供60%的零部件,卻再無能力奉獻Walkman、單槍三束這般風靡一時全球通吃的革命性產品和顛覆性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此前也表示,從科技方面考察,日本企業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不足,使其創新能力大大低于美國的同行。因此盡管在技術平穩發展的階段,它們可以將技術和產品做到極致,表現出強大的競爭力,但在技術急劇變革的時期,在需要發展全新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時候,它們就顯得反應遲緩,不能引領潮流,而只能做追隨者。
龐中鵬則認為,隨著韓國、中國臺灣、中國大陸電子產業鏈的快速崛起,日本電子產業曾經的成本優勢,如今反而變成了成本劣勢,此外,日本終端電子企業的供應鏈很封閉,習慣采用日企的電子元器件,這使得其雖然掌握了電子產業鏈的高端制造技術,但成本始終居高不下,電子產業市場是“成也成本、敗也成本”,由于日本電子產品占據不了成本優勢,不能把成本盡快將下來,電子產品只能是不斷積壓,最后賣不出去。
并非終局
過去兩年,大量討論集中于索尼、松下、夏普等電子巨頭的巨額虧損問題。以索尼為例,2008財年索尼虧損989億日元,2009、2010以及2011財年,虧損數額分別為408億、2596億以及4567億日元。
不過到2012財年,索尼已經實現運營利潤2301億日元,凈利潤430億日元,該公司5年來首次實現了年度盈利。今年11月12日,索尼集團總裁兼 CEO平井一夫表示,在過去18個月索尼將復興電子作為首要任務,2013年將是索尼電子業務復興的轉折點。而松下公司本財年半年報凈利也創出新高。處于重整期的夏普公司同一天公布的2013上半財年財報中,顯示主營業務盈利狀況的營業利潤為338億日元,時隔一年在半年報中再次實現盈利。
但行業人士亦尖銳指出,索尼盈利更多的得益于會計層面操作,而非來自運營業務。索尼因為出售辦公大樓和其他公司股份而獲益,并利用了日元的走弱和股價的反彈,其核心電子業務仍然掙扎。而松下公司的優異表現多因人事費用削減及太陽能電池等業務表現良好,其此前頗具優勢的等離子業務早已被放棄。
不過,梅新育則表示,唱衰日本電子行業仍舊為時過早。“目前是表明日本電子產業最終制成品領域受挫嚴重,但在關鍵中間投入品領域日本仍然占有較大優勢。從長期看,日本電子產業需要更多集中于關鍵中間投入品,并與中韓結成更緊密的產業同盟。但這一最優前景能否實現,取決于日本對外政治關系?!?/p>
龐中鵬也認為,要說整個日本電子產業完全轉向衰落,目前還不能完全下定論,比如日本的數碼相機行業,還是在世界數碼相機領域占據比較先進的位置的,佳能相機,還是該行業的佼佼者。“不過日本一些家電行業逐漸轉移生產內容,逐漸往其他業務領域轉移,但這是一種‘短視’的行為,放棄自己長期經營的領域,轉而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以為可以殺出另一條出路,但卻未必能收到效果”。
隨著安倍促進經濟“三支箭”陸續放出,日本電子產業或能夠借機翻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學教授Steven K. Vogel 在一篇《日本電子產業出了什么問題》的文章中就指出,在過去,日本政府往往會扮演重塑市場結構的主導角色,然而政府方面采用的是漸進式的調整策略,而并非改革。去年上任之后,安倍推出的“第三支箭”——結構改革被視為日本經濟長期發展的關鍵,這一政策同樣將惠及電子產業,政府將加強對研發的支持力度,提高電子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并最大程度向社會、政府、學校等組織推廣電子產品。(來源 中國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