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蘇寧云商披露了2013年年報,數據顯示,蘇寧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1052.9億元,同比增長7.0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72億元。至此,蘇寧、國美,以及即將IPO的京東商城,全部發布了2013年業績報告。
家電零售業三國殺越演越烈,但事實上,從經營方針來看,爭霸20年后,國美、蘇寧已然分道揚鑣,國美將注意力重新放到實體店,以體驗式消費拉動業績增長,并將主業重新聚焦在電器類產品,而蘇寧冠名云商后,則加大對電商的投入,期望在電商中切下一塊大餅,經營品類也從電器類不斷擴大至百貨全品。
有意思的是,國美旗下門店改造后,實行現場比價,門店中偌大的電腦比價首頁,卻不是蘇寧易購,而是京東商城。
“我們既不向左走,也不向右走,我們向前走”,在國美電器業績發布會即將結束時,國美電器高級副總裁何陽青笑著對記者說。
國美的線下門店能否抵擋電商大潮的襲擊?蘇寧犧牲短期的利潤,能否在電商中獲得足夠的回報?在這場家電零售業的三國演義中,國美、蘇寧、京東,誰才是最后的贏家?
國美側重實體店戰略
國美電器總裁王俊洲顯然松了一口氣。
2013年國美電器年報顯示,去年其上市公司實現銷售收入約人民幣564.01億元,同比增長10.4%;凈利潤8.92億元,回歸盈利軌道。加上非上市公司部分,2013年全年共實現銷售925億元,同比提升14%,凈利潤14多億元。
年報還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止的12個月內,國美綜合毛利率回歸18.4%的歷史高位,門店增長也達到了13.7%。國美在零售業四大關鍵性指標—單店經營能力、毛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上,同比均出現上升勢頭。
因此,王俊洲再一次講起“日本買鞋”的故事:“前兩個月,何總跟我一塊去日本,路過一家鞋店,營業員來問我的尺碼,我告訴他41碼,沒想到他到后面抱來三個盒子,將40、41、42碼全都拿來給我試,本來沒想買鞋的,結果也買了一雙,這就是地面店的服務能力”。
在王俊洲看來,2013年,中國整個電子商務占零售總額不超過9%,美國電子商務占零售銷售總額,從2012年的5%上升到7%,仍有大量的客戶依然在地面上消費,日本、香港和新加坡這三個地方,電子商務亦發展艱難,客戶對地面店的黏性和依賴性依然很強,而中國零售業感受到強烈的電子商務沖擊波,原因之一是因為實體店的服務做得太差,因此實體店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巖宏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國美專注于實體店體驗店的營銷之路,也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豐富,有利于提高客戶忠誠度。
何陽青表示,國美已經有30%的產品實現了差異化經營,這部分產品有較高的綜合毛利率,因此計劃到2017年,差異化的定制產品能達到50%的份額。
2014年2月初,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親赴國美,此舉被外界高度關注,而來自國美內部的消息,格力與國美的簽單突破了80億元,據時代周報記者獲悉,格力可能會根據國美的數據,專門定制專供國美銷售的空調。
2014年2月15日,TCL董事長李東生也帶領核心團隊親自到訪國美,以其旗下華星光電獨有的大屏智能技術與國美展開合作,雙方達成以國美作為最核心渠道來推廣TCL智能大屏的普及。
蘇寧以利潤換規模
相比國美,蘇寧走的是“以利潤換規模”路徑。
蘇寧云商的2013年年報顯示,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052.9億元,同比增長7.05%;利潤總額1.45億元,同比下降95.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71億元,同比上一年的26.76億元下降86.11%,這一凈利降幅也創下了其成立以來最大降幅。
“盈利下滑,肯定在蘇寧高層的意料之中,但是應該沒料到降幅會有這么大,這也超過了我們當初的預計,本以為凈利潤最多下降50%左右”,家電專家劉步塵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戰略層面上,雖然我認為這些戰略的轉型是對的,但從現在的結果來看并不好。這使我們開始反思:為什么戰略上正確的東西,在行動中間,并沒有產生正確的結果” 3月27日,在2014易觀電商大會上,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在演講中如是說。
3月28日,時代周報記者在中國商業地產行業發展論壇上,意外遇見了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并聽他做了“購物中心O2O融合之路”的演講。孫為民表示:蘇寧的轉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把互聯網當做一個渠道,當做一個網店打造,運作一段時間以后,覺得兩個店加起來實際上不可能成為未來的商業模式,所以我們又把線上線下兩個店進行融合。融合之路走了五年的時間,也付出了上百億的代價才走到今天這樣一個地位。
杜巖宏告訴記者:蘇寧凈利潤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經營戰略轉型,由開始的專注于實體店銷售,到開始注重電商的發展,布局新領域,團隊建設、設備等投資致使企業成本支出費用增加,主動調整、淘汰原有的店面需要補償相應的損失,導致營業外成本的增加。新的盈利模式尚未搭建完善等,也導致企業營業收入的下降。
“以2011年為轉折點,大連鎖實體店的鼎盛時期已經過去了,蘇寧大方向沒有錯,但是走得太快,電商、金融、虛擬牌照、全品類經營,都是燒錢的,幾年內不會有實質性的回報”,劉步塵表示。
從2012年7月開始,蘇寧就公布了其開放平臺戰略,加速蘇寧去電器化的進程,如今蘇寧易購網站上從電器類到服裝百貨無所不包,儼然是另外一個京東商城。
2013年3月,蘇寧電器宣布更名蘇寧云商。按照其規劃,蘇寧要逐步探索出線上線下多渠道融合、全品類經營、開放平臺服務的業務形態,未來蘇寧的發展將轉變為“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的全新“云商”模式。
2013年8月,蘇寧云商宣布籌備保險(放心保)銷售公司,擬與股東蘇寧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1.2億元,發起設立“蘇寧保險銷售有限公司”。其中,蘇寧云商出資9000萬元,占注冊資本總額的75%,蘇寧電器集團出資3000萬元,占注冊資本總額的25%。蘇寧還稱,已向保監會提交保險代理牌照申請。
2013年10月,蘇寧云商宣布與聯想控股旗下弘毅資本共同出資4.2億美元戰略投資PPTV。其中蘇寧云商單獨出資2.5億美元,占PPTV總股份約44%,成第一大股東。
“雙線同價也是好事,但是雙線同價就低不就高,銷量增長、利潤下滑是肯定的,而且這也受到經銷商的抵制,蘇寧門店的壓力很大,如果蘇寧再四面擴張、繼續燒錢,可能今年就真的要虧損了”,劉步塵表示。
不過,蘇寧顯然無意停下腳步。2014年1月,蘇寧繼500萬美元入股滿座網后,又宣布全資收購滿座網,并將其整合入本地生活事業部。
2013年3月,蘇寧云商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公司高度重視民營銀行申報工作,內部成立了專門的項目組,也與相關政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
國美暗戰京東
國美旗下門店體驗式改造后,免費開通wi-fi,并鼓勵消費者實行現場比價,只是門店中偌大的電腦比價首頁,卻不是蘇寧易購,而是京東商城。
“目前,天貓和京東算是電商中的第一陣營,交易額在1000億元以上,而蘇寧線上業務2013年銷售收入218.90億元,還不足阿里巴巴雙十一一天的銷售額”,正望咨詢總裁兼首席分析師呂伯望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3月20日,京東商城更新了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F1文件,增加了2013年業績內容:京東去年凈營收693.4億元,比2012年的 413.8億元增加67.57%;2013年凈虧損僅為5000萬元,而2012年凈虧損高達17.29億元。與此同時,2013年活躍用戶數也高達 4740萬人,2012年為2930萬人。
麥肯錫去年3月在一份報告中稱,從2003年-2011年,中國在線零售業規模每年以平均120%的速度遞增。2015年將達到3950億美元,相當于2011年的3倍多。
中國工信部預計,2015年中國網民數量有望超過8.5億,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到人民幣18萬億元。在線零售規模將占到整體零售額的9%以上。
在劉步塵看來,京東的發展折射出兩層意思:一是電商是大勢所趨,但是電商的發展增速已經放緩,互聯網泡沫隱現。
此前幾年,京東營收增長分別為:194.04%、146.17%、95.85%,而2013年,京東增速放緩,收入只增長了67.57%。
“目前的情況下,國美和蘇寧都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蘇寧想再造一個京東已經不可能,還是應該考慮如何結合電商,用O2O將線下門店做得更好,而國美也不能放棄繼續對電商的投入”,呂伯望表示。
對此,王俊洲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國美給自己的模式升級定位為O2M全渠道零售商,即在“線下實體店+線上電商+移動終端+社會化渠道”的運營模式基礎上,與社會化渠道展開廣泛協同性合作,目前,國美與北京物美、浙江聯華、廣州摩登百貨和武漢國貿都展開了合作。
電商方面,預計未來國美在線能占到國美整體銷售的10%。
杜巖宏也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天貓、京東電商平臺實力強大,在質量保障、品牌建設以及平臺安全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建樹,是蘇寧電器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但是蘇寧電器的優勢在于電器行業的領先品牌,專一于該行業;另外,分布全國的門店以及逐漸加強的物流體系也能夠支撐其網上電商的發展。長期看,蘇寧犧牲短期的利潤還是有希望在未來獲取回報的。(來源 中國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