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家電廠商方面,由從來不打價格戰的格力領頭,幾乎所有家電廠商,尤其是空調廠商在空調上打了一場價格戰。格力在黃金周前選擇在《濟南日報》連續五天推“約架”包版廣告,其中“格力敬告”在家電圈引發廣泛關注,這封寫給家電同行的信這樣說:
尊敬的家電同行:格力電器20年首次發動價格戰,斥資百億回饋廣大消費者,國慶期間優惠力度空前,如因此觸及到您的利益,我們深表歉意。
由此引發家電廠商跟風并批判,美的打出促銷海報,宣稱“30年一遇的龍卷風”。奧克斯、志高緊隨其后,迅速在部分區域市場上跟進,奧克斯空調打出“一價回到十年前”的標語,志高空調則高喊“裸價豪禮,心花怒放”。長虹則直指格力此舉為“欺騙”,喊出:“以價格戰的名義清理兩年前的老庫存、國家勒令退市機,這不是價格戰!中國家電業30年價格戰鼻祖——長虹正告:我們絕不拿老舊庫存、淘汰品欺騙消費者!擦亮眼睛!比價格、比生產日期、比新品、比能效,要打就打2014年全系列新品!長虹空調,為價值而戰!”
在渠道方面,線上和線下圍繞價格的戰爭也在十一這個家電消費旺季展開。京東推出一個價格白皮書,直指價格不同地方不同價的現象;蘇寧推出全場大力度促銷;國美在線則提出了一個國酷券的概念,全場優惠3%。
十一黃金周七天長假,風和日麗,秋高氣爽,是結婚喬遷新居的季節,也是家電銷售的旺季。家電廠商和家電渠道在這時候出手,為的還是爭奪這個市場高地。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家電廠商還是家電渠道,今年十一家電大戰了無新意,還是圍繞價格做文章,依然是老把戲。
家電廠商的價格戰選在空調這個品類,本身就沒有誠意。十一全國轉涼,空調早已經不是旺季,加上今年全國天氣普遍不熱,導致今年空調銷售不好,家電廠商空調庫存積壓嚴重。中怡康數據顯示,2014年1-6月,空調市場零售量規模達到2599萬臺,同比增長10.8%;空調市場零售額規模達到893億元,同比增長11.1%,預計2014下半年空調市場增速將放緩。
打著回饋消費者的名義的大降價,實質上還是為了清理庫存,順帶跑馬圈地壓制競爭對手。無論價格戰的是老品還是新品,在逐漸轉涼的季節促銷空調,本身就能說明問題。記得董明珠五年前對于價格戰的態度可不是這樣的,那時候她是這樣說的:“消費者不是價格戰的受益者,格力堅決不打價格戰”。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對價格戰已經有了嚴重的審美疲勞,只靠價格已經不能打動消費者。一鯊之前說過,現在是快節奏、沖動消費的時代,人們買東西早已經不是光盯著價格不放,他們關注的是體驗、體驗、體驗!這時候,還拿價格說事,只能說是不了解消費者,也無法打動消費者。
董明珠說的沒錯,消費者其實不是價格戰的受益者。價格戰,尤其是惡性價格戰,對于產業鏈和消費者來說都是無益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廠商也不會長時間自殺式放血,很有可能通過價格戰跑馬圈地獲取規模效益、市場份額,等到做老大沒有問題時再怎么做就很難得知了。價格戰會壓縮企業利潤空間,過低價格也會讓有的企業鋌而走險,偷工減料,制造質量不好的產品,這些最終吃苦果的無疑是消費者。
對于線上和線下的爭奪來說,價格也已經不是關鍵因素。其實對于家電來說,利潤并不高,尤其對于零售企業來說,毛利率也就是個位數,這時候玩價格戰,也就是個噱頭和幌子,消費者平時買和大促時買,并不能獲得多少真正的實惠。線上代替線下是遲早的事情,關鍵是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當新一代人漸漸長大、結婚生子,在線上買家電是大勢所趨。而對于那些中老年人,你用價格去刺激他們轉到線上,作用也不大。
當價格戰的喧囂過后,整個家電行業都應該思考未來的營銷方式。(來源 慧聰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