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電行業揮別高速增長時代,進入低增速時期。而進行多元化轉型成為家電企業應對行業格局而做出的變革,TCL希望從多元化之中找出新的利潤增長點,再造高速增長的神話。
TCL集團多元化布局再下一城。日前,TCL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以約2.82億元受讓七一二公司11.07%的股權,相關股權于6月12日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轉讓。
與此同時TCL集團給投資者交上了還算不錯的成績單:凈利潤同比增長七成、液晶電視銷量771.6萬臺、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38.9%。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集團扛鼎業務仍然為后來居上的華星光電業務板塊。根據TCL集團公布的中期簡報顯示,報告期內,華星光電玻璃基板累計投片量為78.6萬片,同比增長3.27%,受益于主要產品均價高于去年同期,材料成本及單位固定成本同比下降,華星光電的盈利超出年初預定目標。而TCL集團正不斷試水其他領域,希望打造出更多的華星光電。
2015年6月底武漢華星光電項目提前封頂
當家電行業揮別高速增長時代,進入低增速時期。而進行多元化轉型成為家電企業應對行業格局而做出的變革,希望從多元化之中找出新的利潤增長點,再造高速增長的神話。不過,如何利用多元化布局實現彎道超車,各大企業仍在探索中。
除了TCL以外,家電巨頭海爾、海信、格力和長虹等也都在布局如何四處擴張,擴大產品經營范圍和品類。而這源于家電市場周期性低谷。
整個家電市場的主流消費群體發生變化。家電和智能手機產品的消費群正趨于年輕化,80后、90后逐漸成為主力消費軍。年輕消費者對家電品牌觀、市場認知度的變化使得家電企業走向多元化的條件更加成熟。
其次,隨著中國家電行業進入新常態,市場由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專業化的品類老大普遍陷入“增長困境”。
根據TCL集團2014年年報顯示,TCL集團的營收主力華星電子,而多媒體和通訊盈利能力減弱。
2014年,TCL多媒體電子銷售收入265.55億元,同比下滑15.5%,凈利潤扭虧,但僅有1.9億元;TCL通訊科技245.24億元,同比上升60.3%,凈利潤8.64億元。而兩大傳統業務加起來,也不比華星電子的凈利潤高。
在實體經濟下滑、家電行業遇周期低谷的背景下,TCL集團多元化的實行,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讓TCL集團尋找到新的營收支柱——液晶面板。
增持七一二繼續布局軍工
誰是下一個華星光電?
軍工資產證券化是很大的市場,政策傾向明顯。此次投資,不僅使得TCL進入這一領域,而且通過進入交通行業的專用通訊,有利于TCL進一步布局B2B業務。
李東生的想法是只要能讓他做大的領域,他都會去嘗試。但是培育支柱產業真的很難,除非有重大的技術和市場突破,不然只能用時間慢慢培育。
公告中表示,2015年6月12日天津通信廣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廣集團”)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轉讓天津七一二通信廣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七一二公司”)11.07%股權,按照受讓條件要求,公司于掛牌期間向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提交了《產權受讓申請書》等有關文件,擬以掛牌價2.8 萬元人民幣競購該標的產權,7 月 14 日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向公司發出《受讓資格確認通知書》,確認公司受讓資格。而加上今年2月份獲得的七一二的股份,TCL集團持有七一二的股權將上升到21.91%,成為公司第三大股東。
公開資料顯示,TCL 集團于 2015年2月9日發布了《關于收購天津七一二通信廣播有限公司部分股權的公告》,最終以2.76億元對價獲得七一二公司10.84%的股權,上述股權轉讓已完成工商登記,由公司提名的兩名董事已經在七一二公司任職。
公開資料顯示,七一二作為國內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電子工業企業之一,在新一代軍用機載通信系統等電子產品領域具有明顯的行業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TCL方面表示,選擇再次增持股份,顯然看重了軍用通信產業的巨大發展前景,同時能夠增強公司商用系統業務群的綜合實力。除此以外,TCL有望與七一二公司原有股東共同發揮渠道和技術優勢,加強在單機通信設備及通信系統等領域的研發和合作。
在業內人士看來,TCL集團入股并增持七一二,并非簡單的財務投資,而是有更長遠的戰略意圖。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指出,TCL民用通訊做得很不錯,因此進軍軍工通訊也不會是難事。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軍工資產證券化是很大的市場,政策傾向明顯。此次投資,不僅使得TCL進入這一領域,而且通過進入交通行業的專用通訊,有利于TCL進一步布局B2B業務。
TCL集團2014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集團共實現營業收入1010.29 億元,同比增長 18.41%,其中銷售收入為 975.56 億元,同比增長16.5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 39.43%至 50.59 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46.73%至 42.33 億元,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0.93%至 31.83 億元。
在董事會報告中,TCL集團表示,集團盈利同比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中之一便是受到華星光電利潤貢獻所致。
TCL集團表示,2014 年 3 月份開始,電視液晶面板市場供需趨于平衡,部分尺寸產品價格持續上漲;華星光電產能繼續提升,產量和銷量均保持增長;華星光電產能稼動率和產品綜合良率及主要營運和財務指標繼續保持行業領先水平,實現凈利潤24.34 億元,同比增長 7.60%。而TCL集團的凈利潤便是42.33億元,華星光電的凈利潤占總凈利潤的57.5%。
在7月15日發布的半年業績簡報里,TCL集團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0.5億~21億元,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億~16.5億元;預計上半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達到15.8億~16.3億元,同比去年大幅增長69%~75%。
不過,在家電分析師劉步塵看來,上半年的凈利潤之中,依舊有五成以上比例,甚至更高,將是華星光電貢獻。“培養一個支柱產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劉步塵看來,繼多媒體和通訊之后,TCL集團雖然成功培養了華星光電,但是下一個利潤增長點在哪里,依舊需要TCL集團的探索。
劉步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TCL目前應該在布局多元化的同時夯實目前發展較好的三個主業——通訊、多媒體和液晶面板。
劉步塵透露,TCL的三個行業其實都有上升的空間,多媒體方面,TCL還不算是行業老大;通訊方面雖然其是家電企業做手機最好的,但是手機基本上是出口的,代工比例較大,國內市場表現并不出色。而華星光電,也應該抓住近期柔性顯示屏的發展方向。“其實,李東生的想法是只要能讓他做大的領域,他都會去嘗試。但是培育支柱產業真的很難,除非有重大的技術和市場突破,不然只能用時間慢慢培育。”
TCL的多元化布局
TCL繼續發力推進“智能+互聯網”戰略轉型及建立“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的“雙+”轉型戰略。
軍用通訊行業只是TCL布局的一個領域而已。
在實業里摸爬滾打三十余年的TCL集團,剛剛拿出千億營收額好成績后,便迅速宣布加碼投資、創投等業務。
今年1月22日,TCL集團內部發文宣布,調整公司現行產業及業務結構,將集團主要產業和業務及企業分別歸屬為產品業務領域、服務業務領域以及創投及投資業。這算是3年以內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親自操刀進行的第三次架構改革。
文件顯示,TCL集團將原有的“5+5”產業結構正式調整為“7+3+1”結構,希望借此加速推進“智能+互聯網”轉型戰略和建立“產品+服務”新商業模式。今年以來,TCL繼續發力推進“智能+互聯網”戰略轉型及建立“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的“雙+”轉型戰略。
“7+3+1”中的“7”指的就是7個業務板塊。其中TCL多媒體電子(1070.HK)、TCL通訊科技(2618.HK)、華星光電、家電產業集團和通力電子(1249.HK)5家企業維持原有的結構,同時新組建商用系統業務群和部品及材料業務群。“3”指的是TCL組建三大服務業務板塊,即新組建互聯網應用及服務業務群、銷售及物流服務業務群以及已成立的金融事業本部,服務業務在公司總體產業結構的比重大幅提升。“1”則指的是TCL集團創投及投資業務群。
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TCL集團不斷進行架構改革,2011年8月,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親手操刀了TCL集團2006年以來最大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將“4+2”投資控股型企業集團架構調整為“4+6”產業架構。TCL集團的四大產業集團在保留了TCL多媒體、TCL通訊和TCL家電三大產業集團的同時,華星光電替代了2011年上半年銷售規模只有8.62億元的泰科立電子集團的位置。
TCL集團2013年半年報顯示,TCL集團盈利大幅增長,多媒體、通訊、華星光電、家電是集團四大業務板塊,貢獻了主要利潤。而面板業務也在此次年報中嶄露頭角,TCL集團的盈利開始依靠上游面板業務。
之后,TCL不斷改革,在此次架構調整前,集團內部已經形成了以多媒體、通訊、華星光電、家電集團、通力電子五大產業和系統科技事業本部、泰科立集團、新興業務群、投資業務群、翰林匯公司五大業務板塊構成的“5+5”產業格局。(來源 中國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