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一出臺,即在產業界引起強烈反響。該規劃既為產業勾畫了未來5年的巨大前景:人均GDP和城鄉居民收入翻一番,將帶動各類產品的消費;同時揭示了當前產業面臨的挑戰:傳統制造業產能過剩,傳統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加快轉型迫在眉睫。通過梳理家電產業來看,一些行業先行者早已悄悄布局,通過制造的顛覆、產品的顛覆和經營模式的顛覆搶占未來先機。
制造的顛覆:實現個性化產品定制
當前我國家電制造業正面臨嚴峻挑戰,勞動密集型工業化發展模式走到盡頭,亟待轉型升級。無論是工業4.0還是中國制造2025,本質都不是用機器替代員工,而是通過互聯網改變企業的制造邏輯,由原先的大規模制造升級為個性化定制。所以,機器替代人僅是手段,絕非目的。對制造企業來說,不僅要具備智能制造產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制造什么樣的產品,也就是要求企業用戶交互系統和智能制造系統“雙翼齊飛”。
在實踐探索過程中,長虹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為目標,在智能戰略下構建了以大規模定制為基礎的智能制造體系,一方面通過USO(營銷業務系統)、ERP(企業資源計劃)、MES(制造執行系統)等信息化系統與用戶進行交互,打掉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圍墻;另一方面,以“IE(工業工程)+IT(信息化)+AT(自動化)+DFM(可制造性設計)”為技術核心,建立了一套敏捷、柔性、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統,打造具備自由切換大規模流水生產和個性化定制生產能力的智能制造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日益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截至目前,長虹的智能制造體系和模式已成功運用于旗下的電視、冰箱、空調、注塑、SMT、包裝等多個領域,并取得了明顯效益。以長虹綿陽生產基地為例,工廠占地面積節約了42.5%,在多品種混線生產的情況下,人效提升40%以上。今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長虹“彩電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成為全國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之一。
有關專家認為,未來的工廠是一個以工廠為載體的社群,是企業與用戶共創共贏的生態圈。在這個開放的生態圈里,用戶是核心,從前端研發到后端營銷、從組織內到組織外,都為滿足用戶的需求展開創造。在這種形勢下,工廠和用戶真正融為一體,企業的中心任務不再僅是擴大生產力,而是要加強關系,誰能通過社群聚合最廣泛的用戶,誰就能獲得智能制造的話語權。從這一點來看,長虹通過打造用戶交互系統和智能制造系統的“雙翼”戰略具有未來戰略意義。
產品的顛覆:滿足用戶全方位信息消費
從“十三五”規劃來看,信息經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據權威數據顯示,從存量上看,中國的信息產業已經初具規模,2014年中國信息產業消費規模為2.8萬億元,貢獻GDP 0.8個百分比。從增量上看,信息經濟發展迅速,2015年將增長15%達到3.2萬億,成為增長新亮點。對家電企業來講,如何把握未來5年信息經濟的巨大機遇顯得尤為重要。
在家電產品的信息化方面,長虹一直走在行業前列。2014年年初,長虹便推出了CHiQ智能電視。公開資料顯示,CHiQ是長虹新一代高端智能家電品牌,旗下包括電視、冰箱、空調、生活小家電、手機等全套家庭互聯網消費電子類產品。2015年春季,長虹ChiQ二代產品上市。長虹為中國家電智能化發展開辟新的道路:在當前很多企業都走“硬件”路線陷入紅海血拼時,長虹卻以啟客系列新品為平臺拉開了“軟件定義并融入硬件”的家電智能化新路線。
今年7月,長虹發布了基于互聯網面向物聯網的“智慧社區下的智慧家庭”的整體應用解決方案,基于獨創的IPP技術實現不同品牌終端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控和協同,創造居民-社區-社會廣泛內容交互,完成中國首個完全開放協同“智慧社區下智慧家庭”服務模式的落地方案。在智慧社區服務平臺下,長虹旗下的智慧物業和智慧健康兩大業務率先上線。
“互聯網+”正在創立一個全新的產業生態和生活方式。業內諸多專家斷言:由于最大的用戶群在社區,智慧社區將成為互聯網下一個風口。在這個風口上,長虹提出智慧社區解決方案,創造“智慧社區下的智慧家庭”整體解決方案的新生態和新模式,極有可能成為未來中國“智慧社區解決方案”的整合者和引領者。
同時,有業內人士認為,沿著“智能終端—智慧家庭—智慧社區” 的智能發展戰略推進順序,在提出以智能家庭終端為載體后,長虹提出智慧社區解決方案,提供以智慧社區為中心,圍繞智慧物業、智慧健康、智慧娛樂、智慧教育展開的整體智能戰略,符合長虹實施新智能戰略的產業布局和戰略轉型,契合了國家 “十三五”發展規劃方向。
經營的顛覆:企業轉型為大數據平臺
從產業實際情況來看,“十二五”之前的互聯網發展水平和層次,絕大部分仍停留在“+互聯網”的工業3.0”時代,仍是將網絡看作是傳統產業或服務的載體。未來的五年正是互聯網+轉變成經濟新常態的關鍵性時期,互聯網的基礎性作用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屆時,共享經濟和大數據的全面產業化將從概念模式轉換成實體經濟,這也是中國企業未來五年能否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所在。
眼下長虹正在打造“智能化交易平臺”、“智能化制造平臺”以及“智能化研發平臺”,通過交易、制造和研發這3個平臺的打造,長虹能夠在從客戶到供應鏈,再到制造和服務的全鏈條上都實現數據化,為實現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運作模式提供可能。未來,用戶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提出自身需求,長虹的3個平臺會據此自動生成相關參數,再驅動研發、生產與物料全鏈條的配合,從而制造出滿足用戶需求的定制化產品。通過這樣完整的數據鏈來驅動企業運作,讓長虹成為一個真正的智慧型企業。
而長虹的大數據夢還不僅僅是提供智能化的終端產品和實現企業自身運作的數據化,長虹還希望提供更多的大數據服務,成為一個智能制造+數據服務的公司。在這樣的目標下,長虹就不能僅僅滿足于采集自己生態鏈上的數據,還必須從更大維度去采購和收集其他社會數據。其實,早在2013年8月,綿陽科技城大數據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綿陽大數據公司)就已成立,該公司由長虹與綿陽科創園聯合出資,主要就是用來經營大數據服務,這可以看作是長虹轉型大數據平臺的重要一步。
大數據本質上是通過長期跟蹤與搜集個體數據,對存量數據進行分析后提供智能與個性化的服務。大數據未來有較大增長空間,主要源于兩方面因素:一是應用范圍廣,大數據技術可用于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二是目前大數據產業處于較低發展水平,存量數據融合與可視化程度低,經濟價值尚有待挖掘。所以,大數據將是“十三五”期間產業競爭的制高點之一,以長虹為代表的家電企業較早進入這一行業,為今后獲取市場并獲得主導權奠定了基礎。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