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常態下的家電行業形勢已無須贅述,各大企業在行業低谷期紛紛運籌帷幄,轉型的、并購的、聯手的……家電行業在“寒冬”之下依舊熱鬧非凡。不過,“價格戰”這個家電企業曾經擅用的“殺手锏”卻在2016年幾乎絕跡于江湖。
每當市場低迷之時,家電企業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相互打“價格戰”,尤其以空調和彩電行業戰況最為激烈。空調行業受困于巨大的庫存壓力,亟需泄洪盤活市場;彩電行業則是深受互聯網企業沖擊,產品價格“一夜回到了解放前”。一時間,各大廠商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各種促銷讓利活動層出不窮,“清場行動”、“空襲72小時”等口號也響徹四野,就連曾經信誓旦旦表示“絕不打價格戰”的格力,都早已修煉成了深諳此道的“老師傅”。
然而“價格戰”所帶來的更多只是“一地雞毛”:低價導致微薄的產品利潤甚至直接讓不少企業入不敷出,過于專注價格戰也讓企業牽扯太多精力而影響到了產品開發,更重要的是不少消費者對商家的這些促銷行為也不十分買賬。
喧囂過后,企業開始痛定思痛,發現走低價路線難以實現盈利,增量不增利對企業發展意義不大,于是不少企業開始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產品研發和產業布局上。其中,部分主流企業把精力放在了國際化及收購上,比如海爾整合GE家電,美的收購東芝白電和庫卡機器人,格力收購銀隆等,已無暇顧及價格戰。而更多的企業則把人力物力投入在改善產品結構,提升中高端產品占比,逐步淘汰低價低利潤產品上,根本沒有時間精力考慮去打費力不討好的價格戰。于是,就在價格戰最為激烈的2015年之后,價格戰的喊聲在2016年戛然而止。
不過,對于某些家電產品領域來講,隱性的“價格戰”卻一直存在。以彩電行業為例,受到近年互聯網企業的低價沖擊之后,電視產品均價下滑趨勢明顯。僅僅去年一年,彩電產品價格就下降了四分之一,行業的平均凈利潤率已不到1.5%。因此,雖然上半年彩電市場銷量呈現出了小幅增長的態勢,但零售額卻同比下降了4%。市場飽和、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讓彩電行業深陷“低價泥沼”。電視產品配置越來越高,但價格卻越來越低,雖然企業之間的口水仗已成“零星小雨”,但量增額降的事實證明了“價格戰”從未遠離過彩電行業。利好的是,隨著大尺寸、高端、智能化產品市場占比逐漸提高,彩電行業也正在努力在擺脫價格戰帶來的種種困擾。
在后“價格戰”時代的今天,家電行業“價格戰”生存土壤已愈發稀薄,而“價值戰”正在逐漸取代“價格戰”。家電行業正在回歸制造業本質,賦予產品更多的附加值,在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家電產品同時,讓商家和消費者最終實現雙贏。(來源 家電頭條)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