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電視智能化的渴望,從來沒有如現在這樣迫切,QuestMobile數據揭示,截至2024年6月,國內智能電視終端的活躍設備總數達到3.11億,并且正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長,成為電視市場最重要的賽道之一。但與此同時,用戶對智能電視的吐槽也從未停止,其中“不好用”和“不好看”兩大主要槽點。
為什么智能電視反而不好用了?問題在于看似變得智能,實際上卻“無法交流”“不會思考”“不能迭代”,還有“強制廣告”等等問題。其次是外形設計越來越同質化,無法融入家居家裝,導致智能電視出現“不好看”的刻板印象。為什么會存在這些問題?理想的智能電視應該是什么樣?
從“不好用”,到用戶主義
回應用戶訴求,摒棄強制廣告,讓用戶愿意用。要論智能電視最自我矛盾的地方,當屬泛濫成災的強制廣告。每當我們打開智能電視,動輒就要看幾秒到十幾秒的廣告。最令人窒息的是,很多開機廣告和內置廣告都無法跳過,或者要看很久廣告才能跳過。大家明明是為了提升觀看體驗才買的智能電視,怎么卻變成給全家安裝了一臺“廣告機”?
如果一臺智能電視處處給用戶添堵,那么它所謂的智能也就失去了意義。真正的智能電視,必須是以用戶為中心,終身無開機廣告,開機直達觀看內容,是對智能電視基本要求。站在更長遠的角度,智能電視只有摒棄強制廣告,才能提升用戶體驗,保障消費者權益,進而促進智能電視產業健康、良性發展,杜絕“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風氣。
一次喚醒,深度的對話,讓用戶不難用。智能電視最受詬病的地方,同樣少不了語音交互。原本語音交互的作用是讓用戶擺脫遙控器,更簡單直接地控制電視,但因為大多數智能電視不具備語義理解、深度學習等能力,經常會導致用戶必須用特定指令喚醒電視,同時一個指令只能執行一次任務,而不是像真人交流那樣自然、深入、連續地對話,原本遙控器可以解決的問題,通過語音交互反而更加繁瑣了。
語音交互問題的根源,在于自然語言對話基礎能力不足,往往是機械式、單通道喚醒識別。智能電視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全鏈路提升語音交互能力,通過多通道喚醒、多通道識別、多輪對話、意圖理解等能力,全面提升喚醒、識別和語義理解準確率,讓其能夠智能電視將能夠更加自然地與用戶互動,理解和響應復雜的需求。如此一來,用戶只需一次喚醒,就可以連續說出多個語音指令,還能夠隨時打斷,發出新的指令,將極大提高用戶與智能電視的交互效率。
自我成長迭代,不斷智能進化,讓用戶值得用。依賴固有硬件和軟件配置升級,卻無法通過深度學習自我迭代、優化,是傳統的智能電視的普遍問題。同時,傳統智能電視的改進和升級,主要依賴于外部系統更新或手動調節,缺乏根據用戶需求,實時進行優化和調整的能力,因此一臺智能電視往往使用不久,就面臨更新換代的問題。
隨著大模型累積的知識越累越豐富,未來智能電視需要與時俱進,促使智能體不斷自我學習,進化,并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反饋,實時調整自身算法,優化體驗。這種能力不僅能提升系統的效率,還能確保在面對復雜場景時,提供更高效、更個性化的服務
從不好看,到“顏值即正義”
電視最初的定位,只是一臺影音終端,如今隨著家居審美的不斷提高,智能電視逐漸承擔起客廳“顏值擔當”。但受限于散熱、材質、設計等因素,很多智能電視的外形往往“丑笨粗糙”,不僅影響客廳整體美觀,無法融入家居風格,還會顯著降低了電視觀看體驗。
因此,智能電視要好看,必須平衡性能與設計,既保障散熱、實用,還要考慮到產品整體美感,以及與家居環境的融合。比如當下很多家庭打造的電視墻,對智能電視平整、貼墻、造型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只有搭配得當,智能電視才能夠為客廳增加視覺焦點,增強空間層次感,烘托整個家庭的審美格調。
我們如今身處AI飛速發展時代,乘著前沿技術的東風,在部分品牌的引領下,智能電視正在打開新局面。有消息稱,9月23日,長虹電視將舉辦全球首款AI TV新品品鑒會,該產品搭載的滄海智能體會交流、能思考、會成長,在全球智能電視領域給出了答案。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