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深圳就還有五六家LED企業正在準備上市,有些已經向證監會提出申請。”高工LED CEO張小飛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目前大陸大概有50家LED企業已經完成或者正在進行股改,一旦股改結束,投資方在一年內就會進入,就像廣發信德突擊入股鴻利光電一樣,快速實現LED企業上市,深圳地區準備上市的LED企業是木林森、瑞豐、洲明、萬潤和聯建光電等LED企業。
“現在狀況就像趕集一樣,大家都擔心‘過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張小飛說。
而大家趕著上市的根本原因,在大陸LED背光源領導廠家瑞豐光電總經理龔偉斌看來則是臺灣LED產業加速轉遷大陸引發的競爭。“大陸LED企業無論在技術和規模上都無法與臺灣LED巨頭抗衡,如果再沒有資本的力量推動,未來發展前景將是一片灰暗,甚至連自己的研發團隊都有可能被競爭對手挖角。”龔偉斌說。
巨頭空襲
3月26日,全球LED封裝巨頭臺灣晶元光電與創維數碼、臺達電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投資6億美元在增城建設LED芯片項目。去年晶元光電還與長城開發(000021.SZ)、光寶等分別在廈門和常州組建LED芯片合資公司。
高工LED統計數據顯示,臺灣LED外延片芯片的十大廠家中的7家,晶電、光磊、鼎元、粲圓、華上、新世紀光電和隆達都在大陸合資或獨資建廠。
龔偉斌指出,由于大陸LED投資熱潮,可能會導致LED市場短期的供過于求。臺灣LED巨頭以合資模式捆定大陸大客戶,主要是基于市場考慮,但直接導致大陸本土LED上游廠家最多只能成為大陸彩電廠家的第二或第三供應商。
“問題是,第二或第三供應商的位置也需要搶奪。沒有資本市場推動,加速擴大規模,供應商的地位都可能不保。”龔偉斌說。
鴻利光電在招股說明書中的數據顯示,2010年鴻利光電收入4.38億元,同比增長70.51%,實現凈利潤6324萬元,同比增長133.46%。但上述數字與晶元光電2010年收入198億元新臺幣(約44億元人民幣)和57.7億元新臺幣(約12.9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
正基于此,鴻利光電在招股說明書中指出,受制于資金實力,在擴大產品生產規模和優化產品結構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約,特別是與臺灣地區及國外行業龍頭企業在綜合實力上尚有一定差距。
上市風潮
“如果大陸LED企業不能在近兩年上市,或找到有實力的資本方,未來發展將充滿不確定性。包括資源、人力等方面都會出問題。”專注于LED領域的華睿投資董事康偉指出,在目前大陸節能減排的政策影響下,大陸LED如能成功上市,無論是企業品牌、財務、信用等級,還是對外市場合作以及市場信任度,都會大大改善,特別是還可以通過股權激勵吸引和留住LED專業人才。
德豪潤達(002005.SZ)董事長王冬雷日前也曾對本報表示,大陸LED企業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除了資本實力外,最主要的就是人才。目前全球有經驗的LED人才都很缺乏,而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是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加盟的最佳良藥。
3月22日,德豪潤達公布的首期股票期權激勵計劃 (草案)顯示,德豪潤達準備對公司74名核心業務骨干授予股票期權1350萬份,行權價格為19.79元/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79%。
鴻利光電也表示,公司內部主要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均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持有公司股份,公司人才隊伍具有較高的工作積極性和穩定性,為公司的技術研發和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張小飛指出,雖然大陸有50多家LED企業準備上市,但更多LED企業目前的規模根本達不到上市的要求,這些LED企業便成為一些準備注入LED業務的上市公司追逐的目標,“現在資本市場非常看好LED概念,只要是LED業務,無論做得好與壞,股價基本都會大幅上升。”
國內LED隧道燈龍頭企業廣東中龍公司總經理陳斌昨日承認,的確有一些上市公司想將自己公司業務納入上市公司的盤子。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