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網-HEA.CN報道: 如果你去朋友家串門,在他家看到了一幅藝術畫,沒準那是臺冰箱,這種家裝與家電的完美組合,正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而這種生活的背后正是時下流行的家電定制。
“這個品牌3匹的空調原價8999元,今天打折后6999元,感覺跟‘五一’開展促銷活動時的價格差不多。 ”在省城宿州路一家電賣場,趁著端午節休假陪母親選購空調的小孫表示,雖然商家促銷,讓低了價格,但她明顯感覺到贈品“縮水”了。
繼家電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到期之后,本月起,為期一年的節能家電補貼政策也走到了“終點”。消費者購買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五大類節能家電產品,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政策。
“無補貼時代”對消費者有何影響?端午節假期的第一天,記者走訪合肥家電市場發現,雖然不少賣場、廠商采取“企業自補”、以舊換新、線上線下同價等促銷手段,應對節能補貼“斷奶期”,但從市場反應看來,賣場內的人氣不旺,消費者熱情并不太高。
有業內人士表示,清明假期、五一假期以及為趕搭節能補貼政策“末班車”的各項促銷活動,已使家電賣場異常火爆,特別是節能家電的銷量劇增,讓部分需求提前釋放。 6月1日之后的這段時間里,家電消費市場已顯疲軟,加之各商家為端午節推出的促銷活動并無太大亮點,所以市場總體看來不溫不火。
“節能補貼結束后,真正需要買家電的消費者,不會在乎這點補貼,該買還是會買。但是對于準備換新家電的消費者來說,可能會觀望一段時間。 ”省信息家電行業協會副會長周保宇認為,“后補貼時代”家電市場剛性需求不會受到影響,但是改善型需求可能會減弱。
家電業步入“后補貼時代”
據全國性的家電調查機構中怡康預測,2013年下半年,家電市場受“后補貼時代”影響將進入深度調整期,短期會造成行業需求以及競爭格局的擾動,第三季度可能再現低谷,但從第四季度開始將逐漸回穩。
“雖然節能補貼有刺激消費的考慮,但這種政策只是把消費提前釋放,并沒有創造消費。家電業原有的爆發式增長期已經過去,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電的普及率都已大幅提升,產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省經信委有關人士指出,家電節能補貼政策的存在為部分區域性中小廠商騰出了一定的存活空間,而這些企業盲目地將資金投入生產,而忽視了能夠提升品牌競爭力的研發,患上了“補貼依賴癥”。
“補貼政策的正式退出,有助于淘汰業內落后產能,進一步優化行業格局。 ”合肥美菱電器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龍頭企業短期業績或受影響,但長期競爭格局得到強化,企業通過自身實力的調整,可優化市場份額和競爭能力。從整個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說,不能只依靠政府扶持,也需要市場的優勝劣汰。
“節能補貼政策結束后,產品回歸市場價格,部分家電價格上漲可以預料。但不會對企業造成過大的沖擊,企業內部管理和運營的問題才是癥結所在。”周保宇表示,如何刺激消費,培育新的消費潛能,關鍵需要家電企業從提升品牌競爭力,增加品牌核心技術,發展更新的技術項目出發,為新一輪市場競爭挖掘盈利消費點,從而拉動家電消費轉型升級。
有關業內人士也認為,補貼政策的負面影響表現在干擾市場良性發展,造成產能過剩等方面的問題。“如果企業患上了政策依賴病,必將失去市場競爭的活力。企業應該依靠市場、策略實現盈利,而不應將特殊政策常態化。 ”后補貼時代,應通過市場自身“無形的手”調整產業結構,創造良性循環的發展機制。擴大消費和消費轉型升級應該并重,才能實現消費的可持續發展。
家電廠商試水定制模式
如果你去朋友家串門,在他家看到了一幅藝術畫,沒準那是臺冰箱,這種家裝與家電的完美組合,正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而這種生活的背后正是時下流行的家電定制。
近兩年來,主打產品個性化的家電定制模式,已成為家電廠商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業內人士預計,今年下半年,隨著家電市場的線上與線下渠道融合,廠家依靠單純的價格戰搶市場越發困難,家電定制模式很可能成為行業發展新趨勢,這也促使家電企業走出“政策依賴癥”。而對家電供需鏈而言,定制模式不僅降低資金占用率和倉儲營銷等成本,而且實現了庫存零風險。
近日,天貓商城出售的一款售價為2599元的42寸LED智能超薄電視受到了網友的追捧,發售第一天銷量就超過萬臺,該產品的熱銷不僅是因為誘人的超低價,更因為其“定制化”的銷售形式。其實早在去年,天貓便與空調廠家聯手團購平臺展開定制團購,消費者可在空調的功率、面板外觀、功能等方面通過投票方式隨意搭配,最后選定兩款機型進行量產,短時間內完成了團購定制萬臺的銷售奇跡。
同樣,作為線下市場,家電定制也在火熱進行。據了解,今年五一期間,蘇寧就以定制機上市、品牌獨家合作等方式,拉低各品類電子產品價格,其中,海爾、三星、LG等6大品牌定制機比市價低15%。家電定制模式使得消費者能獲得類似產品更高的性價比,還可以“只為需要的功能買單,為不需要的功能免單”。這讓家電生產商和銷售商看到了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家電定制模式是廠家出一個菜單,讓消費者選擇,然后進行生產,少有技術上的定制。與常規產品相比,這些定制家電主要是外觀上有所改變。而家電廠商要想在個性化定制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必須顛覆現在的生產模式才能適應變化,個性化定制需要企業具備過硬的生產制造技術和強大的研發能力,家電定制這條路還需要長足發展。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