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 (記者 孫聰穎) 國內空調企業高歌猛進,近五年來外資品牌市場占有率萎縮一半,“外資空調集體退出中國”的論調一度甚囂塵上。不過,業內專家則認為外資企業實際上是做了戰略調整,這些表面上式微的外資品牌靠輸出變頻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獲得比銷售產品更加豐厚的利潤。
昨日,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2010年國內房間空調器市場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外資市場份額僅僅占到16.8%,而進口變頻空調的銷售比例也大降9.1個百分點。
2002-2003年,外資空調“奇貨可居”,銷售異?;鸨?。但近年來隨著美的、格力、海爾、志高等內資企業的發展,外資品牌份額開始萎縮,盡管如此,2005年外資品牌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仍保持在30%左右。然而現在外資空調的市場境況卻是冰火兩重天。2010年外資企業的市場份額僅僅占到2005年的一半,統計機構數據顯示,大金市場份額剛剛達到1%,而東芝、日立的市場份額連1%都達不到。份額的銳減也讓不少人認為“外資空調在華出現集體敗退”。
昨日,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市場信息處處長蔡瑩就這一現象向記者回應說,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份額逐漸減小是沒錯的,“但別小瞧這市場份額不足1%的企業,他們已經進行了戰略調整,以前是賣產品,現在是通過輸出核心技術和出售零部件掌握著很強的話語權,在幕后攫取高額的利潤”。
據了解,外資企業對國內空調的技術輸出分為三種,一種是與著名企業展開合作。不久前,東芝開利就與美的成立變頻技術聯合研發中心;第二作為高新技術輸出方,外資協助國內企業發展并從中獲利,譬如國內空調“一哥”格力并不具備變頻的核心技術,核心技術的輸出方就是來自日本大金;第三與許多企業進行技術交換。知情人士透露,松下和國內多家企業都在進行此種技術交換。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外資企業盡管逐步淡出終端市場,但卻對空調整個產業鏈擁有絕對的掌控。
而出售核心零部件也讓這些巨頭“財源滾滾”,今年2月格蘭仕與上海日立、日本東芝半導體簽署了壓縮機和芯片的采購協議,合作規模超5億元。今年一季度上海日立生產壓縮機493萬臺,賣出壓縮機為552萬臺,生產和銷售同比都出現大幅增長,增長的幅度分別為25%和35%。上海日立還高調表示,2011年要實現壓縮機銷售目標1800萬臺。
蔡瑩指出,近年來,中國白電企業在終端勢頭發展迅猛,然而還僅僅停留在制造層面,國家更應加大研發、創新的支持力度,只有當核心技術是中國自主掌控,這樣的行業才能迎來真正的春天。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