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低迷的液晶面板價格以及日本政府力量主導東芝、日立和索尼三家企業中小面板業務整合的消息,無疑給還沉迷于外資轉移生產線喜悅中的國內業界澆了一盆冷水,相比之下,國內首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量產也并不能讓業界產生太多興奮。
自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面板需求放緩,日韓以及中國臺灣相對巨大的面板產能無以釋放,考慮到中國大陸在實施家電下鄉等內需刺激政策后國內市場需求穩健增長,這些地區的企業紛紛加快了向中國大陸轉移面板生產線的步伐,三星、友達、LG、夏普等企業均有所舉動,中國大陸實現面板自給的道路似乎已經鋪平了。然而,韓國三星、LG在OLED領域的技術研發投入的快速加碼似乎正在將全球面板產業拉入新的棋局,而此時日本政府主導東芝、日立、索尼三家企業中小面板業務合并實際上也是通過整合日本面板業綜合力量強化在OLED領域的布局,一場新的產業布局競賽已經展開。
恰在此時,國內有部分輿論認為,全球液晶面板價格的持續走低,正是海外面板企業在國內企業巨資上馬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后,企圖通過金融手段遏制中國面板業發展的戰略之舉,一時間全球面板迷局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竊喜的中國企業
進入平板時代后,我國彩電業在CRT時代構建起的全產業鏈優勢幾乎喪失殆盡,由于在平板顯示技術以及關鍵資源方面儲備不足,中國彩電業集體陷入了關鍵資源受制于人的尷尬,中國成為面板資源的凈進口區。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僅2009年我國就進口了1.8億片液晶面板,總價值高達350億美元,這幾乎相當于9艘當今全球最大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造價總和。面板資源缺失已成為中國彩電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障礙,我國彩電企業已有演變成外資企業關鍵部件分銷商的趨勢,而這也對國家產業安全構成了一定威脅。
不得不指出的是,當前全球產業形成了以面板企業為主導的產業價值分配體系,僅面板就占到了平板電視成本的60%—80%,這正是造成除日韓屏機一體化企業外其他彩電整機企業業績不佳的根源所在。對中國彩電業來講,建設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意義絕對不亞于當前我國研發試飛第五代戰斗機殲-20,兩者都改變了此前既定的產業或國際軍事版圖,成為提升中國綜合競爭力的戰略工具。
中國大陸在高世代面板生產線上實現戰略突破的外圍環境是,目前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市場,龐大的市場機會吸引著全球面板企業向中國大陸轉移生產線。同時,年初日本大地震為全球產業帶來的面板供應緊張預期也加快了一些企業尋求相對穩定面板供應基地的步伐。在過去的一年里,包括日本夏普和韓國三星電子、LG等在內的日韓企業已開始在大陸投資建設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我們看到,當前京東方、TCL、熊貓以及長虹等國內領先的彩電企業已經在高世代面板生產線領域實現了突破,京東方合肥6代線及8.5代生產線均已投產,中電熊貓的南京6代線于去年宣布投產,TCL-華星光電8.5代線也在緊張建設中,長虹等離子面板生產線已建成投產,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已經進入量產階段,而圍繞他們的新的平板顯示產業集群正在構建,這對中國彩電業來講是一個巨大利好。[NextPage] 就在國內企業自認為用國內市場引得海外企業爭先轉移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計劃終于實現之時,海外企業在更高世代的面板生產線以及未來新型平板顯示方式上的布局已經展開,恐怕竊喜的中國面板企業又要陷入新的戰略迷局中了。
日韓布局“庫存”陷阱
日韓面板及彩電企業已經出招了。
今年以來,外資彩電企業大幅降低了整機的市場售價,幾乎與此同時,全球液晶面板價格也隨之快速下行。事實上,此次外資企業主動降價是一個戰略轉折點。從本質上看,外資企業不但掌握面板的定價權,還熟稔國內企業囤積的面板資源的數量,因此其通過面板與整機價格的雙向調整,可以通過“制造”庫存的方式為中國彩電業的發展設置障礙。此前業內高達400萬臺的庫存就是最好的例證。
一旦國內企業為清理庫存而發動價格戰,日韓彩電企業的戰略意圖便達到了。當前國內企業掀起的面板投資熱潮是資金與技術密集型產業,一旦提前采購的庫存面板及整機難以及時變現,整個行業的運營風險將大幅提高,企業也就沒有充足的資金投入面板建設。這樣,國內企業在短期內就難以沖擊外資企業的技術及面板優勢,后者依然可以利用面板資源鉗制中國彩電企業。從這個意義上講,外資企業在此時拉低面板價格并大幅降低終端整機價格,實際上就是要讓國內彩電企業形成大量庫存,已達成其戰略遏制之目的。由此看來,當前彩電企業潛在的價格戰風險實質上是外資彩電企業提前設定的,這更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陷阱”。
與此同時,日本官民共同出資的產業革新機構(INCJ)主導東芝、日立、索尼三家企業中小面板業務合并的消息再次加劇了中國面板企業的戰略危機。對日本面板業來講,其掌握的基礎專利數量最多,對產業鏈的控制力也明顯強于其他版塊,但目前本國經濟體系的脆弱性以及全球金融環境的持續動蕩嚴重削弱了其產業競爭力。此外,全球便攜式電子終端風靡帶來的中小型面板的巨量需求,也使日本面板企業不得不重新考量其在全球面板業的地位。
事實上,在全球面板業將迎來新一輪變革時,韓國面板企業在全球市場也保持著相對強勢的地位,他們在增強全球面板市場份額的基礎上紛紛加快了新型面板顯示技術的研發與市場化進程,三星、LG紛紛推出了建設高世代OLED面板生產線計劃。在全球面板業處于技術變革的關鍵時期,韓國企業明顯走在了全球企業的前列,就連日本面板企業也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壓力,所以才有了日本政府主導下的三家企業通過合并強化在OLED領域的技術研發投入。
日本企業中小面板業務整合的戰略構想是這樣的:通過三家企業整合重新實現總體上的規模經濟,同時在技術及產業鏈優勢的支撐下提升其在中小面板市場的綜合競爭力,以從韓國面板企業手中爭奪不斷擴大的中小尺寸面板市場。從技術層面看,OLED顯示技術與LCD存在著一定的技術傳承關系,此次日本政府在《企業創新聯盟》框架下組織日立、索尼與東芝實現中小尺寸面板業務的重組,不僅是通過行政力量組織日本面板業反擊韓國企業的直觀體現,更是其加快日本企業在OLED顯示方式上的技術研發以及市場化方面的深入戰略布局。
但無論從什么角度看,中國面板企業顯然已經陷入了戰略落后的危機。在全球面板業新的戰略迷局中,中國企業能否實現戰略突圍,走出局中局的困擾,的確是值得中國企業深思的課題。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