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輪IT產業投資機會背后的核心驅動力是消費類電子的技術革命,其中蘋果公司的產品創新和平板顯示器材的技術創新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從蘋果公司和三星公司的歷史可以發現真正的成長股必須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上。
以蘋果公司為例,喬布斯的復出給整個公司帶來了產品創新的動力。蘋果的電腦具有其鮮明的個性,但是在競爭激烈的計算機行業中并不突出,其核心問題是蘋果的商業模式是封閉的,喜歡自己搞一套垂直一體化的產業鏈。當年微軟和Intel能夠迅速發展起來,就是因為倡導了一種開放式的商業模式,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都有動力參與,不斷推動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蘋果的蟄伏似乎沒有給投資者帶來很大的信心。但是從iPad開始,喬布斯把眼光投到消費類電子領域,開始了一系列超過市場預期的成功的商業運作,并通過創新抓住了消費者的心。喬布斯的iPad盯住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終端之間的空白市場,硬生生地創造出一個全新產品和子行業,核心就是抓住了消費者的心。在iPad之后,喬布斯的第二步是把蘋果的產品創新引導到一個全新的領域——通訊終端手機:iPhone。通訊設備行業迥異于計算機行業,其核心特點是產業壟斷特征明顯,技術研發具有較強的封閉性,整個產業圍繞核心通訊設備展開,通訊終端只扮演輔助性角色。蘋果的核心是在終端的技術創新帶來一種全新的產品服務體驗,iPhone直接抓住了消費者的心,并在很短的時間內對通訊設備行業的商業模式進行了重新定義,重塑了產業結構,同時對通訊運營產業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三星公司的成功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日本的消費電子類公司長期以來占據行業高地,引領行業前沿。行業技術革命重心開始移到顯示器材,三星公司在硬件技術創新方面重點投入,后來居上,所依賴的就是產品技術革命。
從蘋果和三星兩個案例可以發現,技術進步和創新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我們都知道,生產要素和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兩大來源,生產要素的邊際效應是遞減的,技術進步則不受此約束,是不斷創造新產業和新盈利模式、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核心要素。技術進步的最大特點就是非線性發展軌跡,一般需要大量研究開發投入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會突破。這一次的IT技術革命原先并不被看好,很多投資者認為消費類電子很難達到互聯網革命的高度,其生命周期是短期的。這種觀點也直接導致了投資上的保守和謹慎。例如,蘋果公司在推出iPad的時候,業內很多人表示懷疑,認為這種針對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的產品并沒有多大實用價值,很難取代產品線兩端的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但實際情況是,該產品推出之后,馬上在消費者中引發搶購熱潮,產品供不應求。
本次消費電子的技術創新帶來的上下游產業鏈產品周期還看不到終結的時候,其帶來的股票市場投資機會也將持續。股市的新陳代謝最終需要依賴真正意義上的成長股,后者則需要產品創新或者盈利模式的創新,傳統意義上的比拼成本的紅海競爭模式有其局限。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