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二手家電交易戴“緊箍咒”
國家對二手家電產品的管理力度再次升級。近日,商務部公布了《舊電器電子產品經營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根據《意見稿》,舊電器電子產品經營者應當對收購的舊電器電子產品建立檔案資料,收購時應實行嚴格的實名登記制度,登記的事項包括個人出售者姓名和身份證件號碼等。這是繼2011年6月以來,第二次對該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對比兩次管理辦法可以知道,內容基本保持一致,但是處罰規定由200到500元罰款增至5000到1萬元。
當前,家電二手交易如火如荼,這一新規對破解二手家電交易黑幕、規范舊電器電子產品經營活動、保障交易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家電二手交易形成良好市場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已進入家電報廢高峰期,未來家電產品更新換代數量十分龐大。來自發改委數據顯示,每年的理論報廢量超過5000萬臺,報廢量年均增長20%,預計到“十二五”末期,年報廢量將達到1.6億多臺。另外,隨著二手家電交易市場大規模遷移至網絡,給二手家電交易管理帶來更多挑戰。
二手家電交易本是多方共贏的市場行為。消費者淘到合適的二手家電,既能滿足自身的需求,又能節省下一大筆錢,十分符合當前流行的實用主義消費觀。對于意欲出手二手家電的居民來說,提供家電可供溯源的信息,消除買方的擔憂情緒,可以順利將空置手中的二手家電脫手,以免造成資源浪費。而從國家角度來看,維護二手家電交易市場,有助于加快完善回收產業鏈,能夠促進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但近年二手家電交易卻由于交易環節中缺少相關監管制度,引發不少消費糾紛。
二手家電交易面臨三大難題
以上多種因素催生龐大的二手家電交易市場,但同時,涉及二手家電的消費糾紛一直不絕于耳,成為壓在各方心頭的一塊重石。總結來看,當前二手家電交易主要存在回收渠道不明,安全隱患頻出以及售后服務難落實等三方面困境。
首先,回收渠道多樣化致溯源困難。目前,市場上的二手家電回收單位主要是二手交易市場、家電維修店等。此外,二手家電交易進入網絡世界,58同城、趕集網、易登網等網絡平臺成為消費者淘寶的好去處。部分二手家電交易者甚至嗅出市場動向,轉戰當當網等電商,家電回收渠道愈發復雜化。
其次,缺乏標準致安全隱患頻出。在二手家電交易不受監管的情況下,一些超齡服役、性能退化的家電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市場,而由于如今二手家電回收并無相應規定,所交易的二手家電存在線路老化、細菌滋生等危及消費者人身健康的現象。例如,山西省家電行業服務協會秘書長王仂此前指出認為,大部分二手家電的小商小販游離于監管之外,主要部件維修情況、翻新、產品合格與否等重要信息無從查證,二手電器質量和安全難保障。
第三,交易混亂致售后服務難落實。一般情況下,二手家電的售賣者折價變賣電子產品,并不愿意主動承擔售后服務的成本。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市場中普遍存在維權意識薄弱的現象,購買二手家電不注重索取發票。一旦二手家電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消費者無從保護權益,賣方更是急于撇清責任,所謂售后服務難以落實。
行業標準缺位使信息難透明
商務部此次公布《意見稿》,就二手家電銷售實名制再度公開征詢意見,意味著離《舊電器電子產品經營管理辦法》正式出臺不遠,實名制等手段或能有效遏制灰色交易保護消費者利益。一旦《舊電器電子產品經營管理辦法》出爐,二手家電市場長期缺乏監管的狀態將走向終結,虛報“病情”的家電流入市場的渠道將被有效堵住,而對于違規的商家,監管單位也有據可查。
分析人士指出,《意見稿》使得二手家電交易監管具備法理基礎,但是不同種類的家電價格與質量懸殊,這還需要出臺更為細致的配套措施,推動二手家電回收體系建立完善,促使《舊電器電子產品經營管理辦法》更有可操作性。
在《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我國對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實行多元化回收和集中處理,國家對廢舊家電處理企業實行資格認定制度。在家電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政策框架下,二手家電的信息溯源情況落實較好,信息公開透明的難點集中在其他交易渠道。業內人士建議,國家盡快出臺行業標準,界定二手家電流通、服務內容,建立二手家電入市檔案信息,真正做到信息公開透明,讓消費者能買賣放心。
當然,要避免二手家電交易糾紛,從消費者角度來說,如果要購買二手家電,可以先了解家電使用情況等重要信息記錄,同時多留心眼向商家要求出具票據證明,才能夠有效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也能為推動二手家電市場的信息透明貢獻力量。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