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周威(微博)
8月30日,上海,隨著索尼新款平板電視KD-84X9000亮相舞臺,索尼首款4K電視宣告誕生。4K電視中的“4K”指屏幕分辨率,4K即4倍于高清1080p分辨率,是目前市場上屏幕分辨率最高的電視類型。
雖然深受裁員、關停工廠以及巨額虧損的困擾,但是幾家日本彩電企業在電視顯示技術的研發投入依然不遺余力。據了解,市場上最先推出4K電視的是東芝,東芝在2011年發布了第一臺面向個人用戶的4K電視“REGZA 55X3”,售價約為5萬多元。
5萬元并不算貴,索尼4K電視的官方建議零售價是17萬元。4K電視相對普通電視而言無異于“天價”,但是日本彩電企業卻不怕沒市場,因為日企相信,4K電視是未來的趨勢,或者說日企的“慣性”就是不斷追求更高質量的顯示水平。
而這邊廂,TCL(微博)與騰訊本月推出了一款名為“冰激淋”的產品,該產品亮點不在高畫質高音質,而是可移動性、多屏互動,以及深度植入騰訊應用的互聯網內容。日企與中企已經行走在電視發展不同的道路上。
日企向左:追求顯示技術
在此次索尼4K電視產品發布會上,索尼集團家庭影音娛樂事業部TV事業部副部長根岸史明說了這么一句話:“電視需要比智能手機還智能嗎?我們認為不,電視應當回歸到本原,而不是一味追求智能化。”
索尼中國前任總裁永田晴康此前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能電視、互聯網電視等是電視領域出現的新亮點,但索尼在這方面堅持自己的計劃和步調。索尼堅持認為,電視的核心價值仍然是高品質的畫質,索尼仍然會重點從電視畫質這個因素展開設計和研發。
相比國內企業紛紛將電視“電腦化”,在索尼高管看來,電視似乎一出生就不應該是用來上網的。根岸史明形容現在的家庭景象是“小孩在玩手機、大人在用平板電腦“——那么為什么還要去用電視來上網呢。
索尼中國消費電子營業本部市場部高級副總裁奧田利文表達了索尼對智能電視不太感冒的原因,他認為,電視不像手機,手機的更換頻率很高,但是電視一用就是5年左右,因此電視應當追求高畫質高音質的等硬件質量,確保用戶在幾年之內都不會因產品過時而更換電視機。另外,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電視表現并不好,其智能功能弱于手機和平板,因此不如把上網的“任務”交給手機和平板。
基于此種認識,永田晴康才會認為“蘋果電視不會構成威脅”,他認為蘋果的優勢主要在軟件和應用,雖然蘋果可以通過ODM方式生產電視,但電視技術有一定的門檻,畫質的質量會受到限制。
中企向右:追求互聯網化
中國的電視機制造企業最初也是跟隨日本企業走顯示技術道路,不過從2009年開始,國內彩電企業與日本企業產生分歧,開始追求電視與互聯網的結合。
2009年3月,TCL推出MiTV,號稱用戶可以高速下載高清大片等視頻,同月,海信(微博)推出藍媒V88平板電視,用戶可以直接通過電視機連上新浪網。2011年,國內彩電企業將互聯網電視“升級”,開始紛紛推出智能電視(云電視)。
日本企業的電視雖然也可以上網,但沒有像中國企業這樣將電視上網“平臺化”“系統化”,國內彩電企業似乎有一種智能化“饑渴”,這種饑渴使這些彩電企業迫不及待地恨不得將手機操作系統直接搬到電視平臺上,所以所有的國內彩電企業智能電視都采用了Android平臺。而日本企業的電視都沒有互聯網化得這么徹底——徹底得近乎讓電視跟手機一樣。
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智能化饑渴呢?手機智能化伴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潮席卷而來,電視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正在一點點被蠶食,以前是被PC蠶食,現在又有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去年底艾瑞咨詢的一項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北京市的電視機開機率已從70%下降到了30%。彩電廠商紛紛感到“寒風刺骨”。
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曾透露過去的這一年是“讓他感到最焦慮的一年”。他認為在智能化浪潮的沖擊下,電視企業未來只會存在三到五家。海信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走得異常堅定,甚至尋求收購軟件廠商。另有報道,海信已成為谷歌TV機頂盒的第五位硬件合作伙伴,正計劃生產一款價格低于100美元的谷歌TV機頂盒。
畢竟,國內彩電企業沒有日本企業的顯示技術優勢,不得不“另辟蹊徑”,抓住智能化浪潮,走電視智能化道路。
該往左還是往右?
電視是該回歸本原,與手機、平板等“互不干涉”,還是應該與智能設備爭奪網絡入口?這個問題目前在業內也沒有統一定論。
其實,電視能上網并不難,難的地方在于,在智能設備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在接入網絡終端越來越多選擇的家庭環境里,用戶是否接受用電視上網這種新方式。
另外,目前來看,無論是日企追求畫質效果的技術派路線還是中企追求軟件應用的智能派路線,雙方的產品都有點超前。以索尼昨日推出的4K電視KD-84X9000為例,其高達17萬元人民幣的建議零售價格顯然讓絕大多數用戶都望而卻步,另外,雖然其擁有超高清顯示效果,但是目前市場上卻缺少豐富的超高清資源,超高清視頻內容匱乏,擁有超高清電視機也是白搭。
智能電視也一樣,雖然奧維咨詢稱智能電視今年年底的市場占有率將突破30%,但同時有數據表明,智能電視的激活率不到10%,消費者把智能電視買回家后還是當傳統電視在用,說明智能電視的智能功能并未得到消費者認可。
面對電視發展的兩條路,彩電廠商的態度也不明朗。一些企業選擇了“邊走邊看”或“同時發力”的折中做法。即使是高喊“電視機沒必要像手機那樣智能化”的索尼,其秋季新品中還是有搭載了MHL協議的兩款機型EX430和EX330,這兩款機型可以連接到智能手機,從而使電視間接實現“智能化”。
另外,國內彩電廠商中,康佳和創維(微博)也在本月推出了4K電視新品,而他們同時也是大步邁向“智能云電視”道路的企業。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