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額與利潤額PK
4月底,三星電子201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第一季度三星電子合并營業收入為47.12萬億韓元,營業利潤為5.98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47億元)。第一季度營業收入比上季度(52.73萬億韓元)減少約11%,但營業利潤比上季度(5.29萬億韓元)增加約7000億韓元,除CE部門以外,其他所有業務部門營業利潤均得到改善,營業利潤率則從上季度的10%提高到12.7%。而這是在沒有計算S6銷售收入的情況下取得的。
如果對比利潤,以國產手機廠商聯想為例,這一在TrendForce公布的市占率榜上排名第五的企業,去年Q4的凈利潤為2.53億美元,這其中還包括了“大頭”PC業務。
從全球范圍來說,根據TrendForce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手機行業數據報告,三星以27.8%占據第一,相比2014年Q4的24.7%上升了3個百分點。緊隨其后的是蘋果的19.9%,比第三名華為多了近13個百分點,聯想則占據6%。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端手機市場,目前依然被蘋果、三星牢牢占據。
創新能力PK
當安卓市場的手機同質化日益嚴重,且創新乏力時,三星GalaxyS6Edge試圖改變這一停滯的局面。GalaxyS6Edge首創了智能手機上的雙曲面側屏設計,做到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S6Edge采用了SuperAMOLED曲面屏幕。在制作工藝上,先把這款屏幕兩側彎曲之后,安裝在GalaxyEdge上,然后在上面覆上一層玻璃。三星采用了雙曲面側屏的方式,在制作流程中,這是難度最高的部分。為提升分辨率,不僅需要在雙曲面側屏上制作電子線路,還需增載360萬個以上的像素,再粘貼各種薄膜才能完成。但是,正因為有了這種技術,消費者操作手機時,觸摸屏的靈敏度更高,同時握持感也更加舒適。
這背后是三星柔性屏技術不斷進步的成果。2013年10月,三星全球首家量產曲面顯示屏,隨后以三星Note4Edge成功打破智能手機屏幕只能是平面的固定觀念。
三星顯示透露,三星多種形態的無邊框柔性屏幕,日后將用于健身、時尚等下一代可穿戴設備新市場的開發。
和全球許多品牌廠商不同的是,三星擁有較強的垂直產業鏈整合能力。作為半導體行業的龍頭老大,三星已掌握主板、芯片、閃存等手機重要元器件的核心技術,并成為蘋果等多家電子巨頭的芯片供應商。此外,三星在屏幕、電池等元器件領域,都有非常強的話語權。從強勢產品到強勢的元器件,三星被貼上了硬件之王的標簽。
過去幾年,三星在軟件方面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近年以來,三星越發注重對“軟實力”進行投資。在全球范圍內,約有4萬名三星員工從事軟件開發工作,占其7萬名研發人員的57%。三星還通過主要投資策略與創新中心(SSIC)以及開放創新中心(OIC)進行投資,利用硅谷的人才。
2012年,三星軟件中心在韓國成立,作為全球頂級研發機構,此中心一直致力于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軟件項目的研發。此外,三星媒體解決方案中心(MSC)專注于為三星設備和幾個關鍵的企業項目,如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家居、智能健康等提供豐富的內容和服務;KNOX、企業級移動安全解決方案,自2013年推出以來正在迅速采用,擁有超過300萬活躍用戶。
相比之下,國產手機商的創新能力,還在起步階段。
研發投入PK
而決定創新能力的,是對研發的投資。專利持有數量和增長數量是衡量技術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保持產品創新力的先決條件。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三星是美國第二大的專利持有者,僅次于IBM,掌握專利超過33800項。在整個2014年,三星在專利方面收獲頗豐。根據美國專利及商標局(USPTO)2014年度授權專利的統計結果,2014年專利持有大戶排行榜中,IBM公司名列榜首,授權專利7534件;三星名列第二,授權專利4952件;佳能、索尼、微軟分列三至五名。
三星在專利獲取方面的積累,意味著新的競爭能力正在形成。數據顯示,近幾年來,三星申請的專利分布在手機、虛擬現實、半導體材料及工藝、SM卡、醫療器材、家庭自動化、替代燃料車輛等方面,在有的領域專利申請數量位居全球第一。持有這些專利,無疑都將會在未來成為三星搶占競爭高地的主要籌碼。
專利獲批的數量是一系列因素促成的,包括公司的研發投入和企業文化。根據普華永道的調查報告,在IT公司領域中,三星是研發投入最多的科技公司,在全球所有公司排名中,僅次于大眾,排名第二。
三星研發費用方面的投資自2010年以來已經增加了27%,該公司2014年研發人員規模已經擴大至6萬多人。2014年,三星將其營收的6.4%份額(約134億美元)拿出來搞研發。很明顯,這家公司正計劃通過投資新技術來加速其未來增長。
相對于三星大手筆的研發投資,國產手機廠商投資能力和意愿也有待于加強。
技術創新決定未來
國產手機行業這兩年發展迅速,成本優勢使得國產手機在價格戰中比國際品牌更接地氣。特別是國產手機憑借出色的性價比,正在向蘋果、三星發起最猛烈的攻勢。
但是,且不論銷售額、利潤率、全球化這幾個國產手機很容易敗下陣來的指標,從技術創新的角度,國產手機與國際品牌手機的鴻溝依然存在。
例如,三星在屏幕、處理器、內存、電池等方面有著影響整個市場行業的供應鏈條,芯片方面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強。相比之下,國內手機商只能充當“裝配工廠”的角色。而在國際化拓展上,除了專利上的匱乏之外,對于國際市場水土不服、品牌議價能力不足等等都制約了國產手機“出?!薄?/p>
而要占領高端市場,需要有創新的技術。跟隨者即使大肆宣傳,也只能在門檻較低或者技術含量較低的領域,對于那些技術含量高的新興技術,顯然國產手機廠商仍有較長的路要探索。
在業內人士看來,“虛假繁榮”的背后,國產手機商仍需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產品,尋找創新功能提供給用戶。只有當自身綜合實力上升后,才更具備挑戰國際品牌的資本。(來源 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