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暴風科技本周推出首款電視,今年新冒出的互聯網電視品牌數量達到7家之多。行內專家說,一邊是廠商隊伍急劇壯大,另一邊是整體容量接近飽和,電視硬件價格戰已經打得無利可圖,廠商們靠內容和服務來賺錢的道路能走得通嗎?
從2013年開始,互聯網電視成為電視領域的黑馬,其模式基本上是以內容服務為支點,以超低價的硬件為入口,迅速撲向市場。
本周,今年上半年股價創造數十個漲停板的暴風科技正式發布其首款互聯網電視,這距離今年7月暴風宣布進軍互聯網電視行業不到半年時間,而今年國內發布的互聯網電視品牌數量也達到了7家。
互聯網電視品牌密集發布
據初步統計,今年以來,包括大麥電視等互聯網電視相繼發布,加上暴風超體電視以及此前宣布進軍互聯網電視的風行網,國內新涉足造電視的品牌達到8家(其中7家已經推出電視產品)。
對此,暴風科技CEO馮鑫說,現在的互聯網電視領域是“血海無涯,回頭是岸”,別人已經“搞了800遍”了。但馮鑫依舊認為有市場機會,現在市場上的互聯網電視產品更像是視頻點播器,沒有抓住消費者的心理。
“用戶把互聯網電視搬到家里打開以后,不就是一個放大的視頻網站嗎?”馮鑫說,互聯網電視帶來的改變只是改變一下網站上的頁面排版,放大一下字號,說這就是互聯網電視?!斑@跟做云平臺是差不多的,這樣的電視像一個點播顯示器,放在客廳會感覺非常奇怪,”他說,“做成這個樣子,說明市場剛剛開始,甚至還沒有開始?!?nbsp;
“掏錢看內容”還處于培育階段
另外,電視整體需求并沒有那么樂觀。根據奧維云網(AVC)預測的數據顯示,2015年彩電市場的整體容量為4503萬臺,同比微增0.9%,而這個數字也將一直占據著2014年~2016年彩電市場,這意味著,今年新入局的幾家公司,小米、樂視等先行一步的公司,以及創維、海信等老牌家電企業將共同爭奪這一增長有限的市場。
IT經理人王冠雄說,互聯網電視廠商爭來爭去,其實不圖別的,就是這塊屏幕,其意義太重大了,瞄準的是內容收費系統,這是一個巨大的內容分發銷售平臺。隨著用戶付費習慣的養成,這將會是一塊很大的收入來源。
趨勢:
未來或加劇版權之爭
隨著價格戰越來越激烈,各大互聯網電視在硬件上基本無利可圖。例如華人文化旗下互聯網電視品牌微鯨電視是小米外的又一“價格屠夫”,最近新推出的43英寸電視硬件售價已經低到1899元,而一年會員服務售價199元。同樣,暴風、樂視和小米都在靠內容付費來賺錢,比拼誰擁有更好的節目源,近期紛紛大手筆購買體育賽事等就是例證。
可以預見,互聯網電視廠商們關注的焦點還會在影視劇內容版權方面,繼續砸錢去擴大版權優勢,包括跟各大互聯網視頻平臺合作,與幾大互聯網電視牌照方合作等等。易觀國際分析師楊帆認為,雖然目前購買電視的主力人群并不是年輕人,但隨著年輕消費者群體的增長,互聯網電視品牌會逐步壯大。(來源 搜狐財經)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