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認為未來五年最大的發展機遇,是互聯網與實體產業的深入融合,而當互聯網成為零售商的全面標配時,電商將不復存在,互聯網零售商會成主流。
中國在互聯網應用方面領先全球
新京報:你覺得在互聯網領域,中國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較好?
張近東:雖然中國在互聯網技術的原創方面和國際上有一定差距,但在商業模式、應用創新等方面是遠遠領先于國際同行的,比如我們創新性地實現了線上線下融合的O2O模式。
新京報:放眼互聯網,你覺得還有哪些方面存在欠缺?
張近東:互聯網是技術創新驅動的產業變革和社會變革,產業界對技術的掌握和應用有一個試誤的過程,行業管理和社會規范有一個摸索的時間差。因此,互聯網領域的欠缺主要體現在實踐超前,而行業規范、制度管理的相對滯后。
新京報:中國互聯網在發展過程中,有沒有暴露什么問題?
張近東:一方面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在網絡空間里,數字信息的無形性和不確定性增加了知識產權保護的難度,使得知識產權保護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另一方面,在市場秩序建設上,一部分商戶以C2C的形式從事B2C的交易,游離于現有法律監管之外,給行業帶來不公平競爭,更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實業與互聯網融合是關鍵
新京報: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你要做一個關于“數字中國”的主題分享,你覺得什么樣的中國才能稱之為“數字中國”?
張近東:數字中國的實現要體現在多個層次:首先是實現產業的信息化,以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產業,打造各產業在互聯網時代下的核心競爭力,這包括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
其次是實現行業的互聯網化,未來每一個行業都要實現互聯網化,通過互聯網改造升級傳統行業,煥發實體產業的新活力。
最后是數字化支撐下的萬物互聯,萬物互聯是各行業智能發展的共同趨勢,最終我們要通過數字化的建設實現社會發展的智能化。
新京報:那要怎樣才能構建真正的數字中國?
張近東:數字中國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努力。當前階段,最需要關注的就是實體產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這是構建數字中國的關鍵一步。當前階段,需要更多的實體產業的人員投入到互聯網的大潮中來,需要更多的投資關注和提振實體產業的“互聯網+”。
新京報:電子商務在數字中國中扮演什么角色?
張近東:當線上線下都互聯網化后,互聯網零售商居于主流。互聯網零售商,它一端連接著消費者,一端連接著制造商,可以說,互聯網零售行業的發展就是數字中國建設的放大鏡,是中國消費升級與產業轉型的核心推動力量。
新京報:你認為未來五年互聯網最大發展機遇在哪個領域?
張近東:互聯網最大的發展機遇在于互聯網與實體產業的深入融合,進而推動各行業、各產業的全面轉型升級。
數據顯示,互聯網經濟占我國GDP比重不到10%,這意味著互聯網與實體產業的融合有著巨大增長空間,包括零售產業在內的廣大線下傳統產業,其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蘊藏著極大的發展機遇。
互聯網零售商將成主流
新京報:蘇寧在互聯網浪潮中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張近東:蘇寧在互聯網浪潮中最大變化表現在如下三大方面:首先,蘇寧經過“+互聯網”和“互聯網+”兩大階段,成功打造引領行業的線上線下融合的O2O模式;其次,蘇寧將供應鏈、物流、服務數據化,成功鍛造出互聯網零售的CPU;再者,蘇寧將互聯網零售CPU對外開放,為更多實體企業提供一條互聯網+的高速公路。
新京報:在你的想象中,十年后蘇寧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張近東:十年后,蘇寧還將會是一家零售商,但是一家全面互聯網化的,線上線下融合的零售商。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電商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張近東:當互聯網成為零售商的全面標配時,電商將不復存在,互聯網零售商將成主流。當所有零售商都成為互聯網零售商后,零售業的競爭也將回歸本質,聚焦供應鏈、物流、服務等核心領域的比拼,為消費者提供真正高效便捷、優質優價的購物體驗。
網事
壹
新京報:你最常用哪種方式上網?
張近東:移動端。
貳
新京報:互聯網大會上,你最想見的人是誰?
張近東:最想見90后的年輕創業者,我相信數字中國的未來一定在年輕人手中。
叁
新京報:去年一年時間,你認為互聯網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張近東:過去一直認為“互聯網終將取代實體產業”,而今年呼吁推進“互聯網與實體產業的融合”,也即“互聯網+”,這讓互聯網產業發展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來源 新京報)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