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解決3D電視技術問題只是杯水車薪,不會成為主宰電視產業的關鍵。
“2011年快門式3D電視將退出市場,偏光3D電視會占到市場的70%到80%,同時售價也將隨之下降。”韓國面板制造商LG Display社長權映壽在去年12月15日“不閃式”3D面板聯盟會議上說的這席話矛頭直指快門式3D電視,激怒了三星電子總裁李健熙及其他快門式3D電視企業負責人。
2011年1月28日,以三星為首的六家快門式3D電視廠商宣布成立3D電視推廣聯盟。至此,3D電視正式分為偏光式與快門式兩大陣營。
業內觀察人士指出,此舉不僅是對權映壽此前“快門式3D電視將會退出市場”表態的回擊,也意在影響3D產業標準。
中怡康黑電研究總監彭顯東分析,國內首部3D電視行業標準年內有望出臺,快門式3D電視陣營選擇此時成立3D電視推廣聯盟,除了對面板采購、整機銷售等方面的考慮外,更意在影響標準制定、搶占市場主動權。
尷尬的抱團
快門式和偏光式兩大陣營以技術為分野,3D電視行業正在上演著合縱連橫。
最初,同為韓國電視品牌的LG和三星都主推快門式技術,然而后來LG并沒有與三星一起打天下,而是另起爐灶,以偏光式為主要技術,并且極為徹底地否定了過去的快門式技術。
最早商品化的快門式3D電視,約占中國整個3D電視銷量的80%。而偏光式3D電視由于起步較晚,只有LG、創維等少數幾個品牌實現量產,市場銷量并不可觀。于是作為后起之秀的偏光式抓住了快門式有閃爍的問題,打出“不閃的才是健康的”旗號。
創維集團新聞發言人李從想也認為:“偏光式3D電視在健康、性價比、使用舒適度等方面比快門式3D電視有巨大的提升,應該說是對快門式3D電視的淘汰。”
于是,去年下半年才發軔的偏光式3D電視生產企業,以LG為首、以中國本土企業創維為死黨,組成了偏光式陣營。而長虹、康佳等本土品牌也紛紛由快門式發展為同時兼顧快門式與偏光式。
而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透露,正是因為后起的偏光式陣營放出“偏光式是對快門式的淘汰、快門式將退出市場”的豪言,快門式彩電企業才結盟予以反擊。
賽迪顧問消費電子產業資深分析師張天翼認為:“這種聯盟可能會因市場的變化而瞬間瓦解。” 張天翼認為,目前的兩大陣營只是階段性的現象,快門式和偏光式兩大技術將殊途同歸于更高一級的裸眼3D技術。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也公開對媒體表示這種聯盟是松散的。
LG對于快門式3D電視無理由的叛逃和中國彩電企業在兩大技術間的搖擺不定,似乎印證著市場的杠桿作用——市場需求一旦傾斜于一方,兩大陣營中失利的一方必然瞬間瓦解。
家電產業專家、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表示,以所謂的聯盟、抱團來搶占市場沒有實際意義。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本土企業,誰能夠把價格降下來誰就能贏得市場,誰就是該領域的老大。
意在新標準
“電視企業結盟抱團,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某彩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如是分析。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電子設備與系統研究中心張素兵常務副主任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從去年6、7月份開始,國家相關部門就開始進行多方調研,并征求企業代表的意見建議,到12月份《立體電視圖像質量測試方法》草案已經完稿。目前,該草案正在進一步的修訂完善中。
3D電視標準研究組相關工作人員透露:“目前正在對3D電視閃爍問題的指標測試方法進行多方論證,如果達成統一意見才會納入新標準,否則該指標會暫時放一放。”
張天翼認為,新標準將是一部基本的標準,不會讓一方受制于另一方。
3D電視標準會涵蓋兩種不同的3D技術,不會偏向于其中一方,最終哪種技術會在市場上占優勢還要看消費者的選擇,奧維咨詢(AVC)平板顯示研究中心總監彭健鋒如是表示。
張素兵表示,3D測試方法標準制定的主要難點是如何形成針對主動快門式和偏光式3D電視的統一測試標準。但是這也是該標準出臺要給出的答案。
關于標準,業界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只有擁有領先技術的一流企業才能制定標準。因為標準一旦制定,后續的跟進者要支付專利轉讓費等其他附加費用,要承擔更高的成本。
去年6月,日本經濟產業省決定制定3D影像有關標準,以使影像制作者不要制作過于強調立體感的圖像,并準備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建議,在全世界普及日本的標準。這一舉動被看做是日本欲剿殺中國3D電視標準的前兆。
羅清啟告訴記者,日本搶跑3D電視標準,其實是想通過向全世界推動標準來平其3D電視全球銷售的路,因為如果沒有一個國際化標準,其他國家的消費者不能接受,那么3D電視生產出來也很難銷售。
我國政府也已經意識到做標準的制定者才是上策。
工信部去年成立了3D立體顯示標準研究組,牽頭組織業內專家展開標準研討,有消息稱今年將有兩項3D標準出臺,包括圖像質量測試方法及3D安全規范等。
“我們已經申請立項了兩項標準,包括一個行業標準《立體電視圖像質量測試方法》和一個國家標準《立體電視術語》,其中行業標準已經有了草案,爭取能夠在今年正式出臺。”中國電子技術尺度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范科峰表示,除3D電視外,其他3D產品,如3D眼鏡、3D攝像機、3D照相機的相關標準也會逐步制定和出臺,而所有的標準將一起形成我國3D工業標準體系。另外,我國已經同步啟動了3D標準的國際化工作,在國際標準中提出自己的提案。
整合全產業鏈
研究機構預計,3年后3D電視市場會有非常驚人的發展,2013年出貨量將超過2700萬臺。有專家稱,3D電視將是家電行業的下一座大金礦。
在今年1月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有超過六成企業都展示了新的3D產品。在主展區還有中國的彩電企業海信、海爾、康佳和長虹的身影。“中國軍團力量越來越大。”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生參加CES展后感慨。
在微博上,他透露:“從今年CES展上各彩電廠家的展示來看,3D電視已經被公認是彩電發展的趨勢。”這與TCL的著力點也是不謀而合。目前TCL提供了包括偏振式、快門式、裸眼等不同技術的3D電視。
而在羅清啟看來,“單純解決3D電視技術問題只是杯水車薪,不會成為主宰電視產業的關鍵。”他認為:“3D電視的銷售看起來只是一個終端設備的銷售,但實際上卻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到動漫制作、立體影視播放等系統設備以及3D相機攝像機、探測儀等前端設備,還包括3D手機、電視等終端設備等多個環節。”
“隨著3D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成本的下降,預計在未來的3~5年內,3D會逐步成為大部分平板電視機的標配。”彭健鋒認為,“一般終端設備的發展總是走在廣播和內容的前面。”
彭顯東表示,中國彩電企業欲在3D電視領域成為主導者,“必須借力整合并延伸相關產業鏈。”
對于目前我國3D電視發展現狀,彭健鋒認為:“國內企業在3D技術上水平參差不齊,產業鏈建設呈點狀分布,整體競爭力不強。國內3D電視企業的發展,還需要依靠政府、行業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整合全產業鏈的發展。”
中國電子視像協會于日前發布《中國電子視像產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提出了要重點發展具有3D顯示功能的平板電視、重點發展基于三網融合的“軟硬件結合”產品與系統、積極開發基于互聯網平臺的電視新型搜索技術、重點發展完善數字電視和數字家庭產業鏈。
國內的一些彩電企業已經有所行動,搶占3D電視的制高點。TCL集團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TCL投資245億元建成的8.5代顯示屏生產線即將投產,屆時TCL將取得上游面板資源的主動權,搶先完成3D電視全產業鏈布局。”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