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電市場多亂象
《智能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技術通則》明確定義了智能家電、智能特性及智能化技術等概念。其中,智能家電是指采用一種或多種智能化技術,并具有一種或多種智能特性的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智能化技術是人工智能與控制相結合形成的交叉應用技術,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控制和專家控制都是最常用的智能化技術。《通則》還將家電智能特性檢測與評價內容分為智能特性、智能技術、智能結構3個層次。同時送檢家電確定其智能化等級后,應發放智能化等級標識,并貼于產品自身明顯處,且在包裝箱上標注。
《通則》可謂應時而出。據了解,此前商家對智能家電產品的定義五花八門。例如關于什么樣的電視才是智能電視時,銷售員一會說有3D帶有安卓系統能上網就是智能電視,一會說可以聲控,也可遠程控制的才是智能電視。對于智能的定義,銷售員也不能確切表示。一款高價的“智能”空調,銷售人員說這款空調有智能除塵功能,會自動將空調中的灰塵排放到兩邊的盒子中。但至于何種原理,卻無法給出答案。相比商家,消費者對此更是一頭霧水。有的說可以不用人工操作的就是智能,有的說像電飯煲預約煮飯功能、洗衣機的自動洗衣都應該是智能。一位賣場經理表示,不少企業正是利用消費者對智能家電的空白大做文章,在產品宣傳方面往往夸大虛構成分,而且在價格方面相對較高,如果消費者無法辨別,往往容易上當。
目前的家電產品只要加了“智能”,身價普遍都漲了不少。以電飯煲為例,不帶定時功能的售價只要幾百元就能搞定,可加了“IH智能”的名頭,價格就沖到了千元以上,甚至還有的賣到近萬元天價。智能兩個字甚至已經成為了商家漲價、促銷的重要噱頭。陜西省電子電器維修協會副會長肖友明表示,現在所有大大小小的家電都貼上智能化的標簽,可以肯定的說,市場良莠不齊,商家有為了市場效應宣傳自己品牌之嫌。
《通則》可改良莠不齊局面
面對當前智能家電產品市場的亂象,《智能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技術通則》的頒布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此問題。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一直以來,智能家電未有完整的規范及判定的標準,導致該市場混亂不堪,魚目混珠、渾水摸魚者不計其數。而今智能家電標準的實施,將有效規范市場,推動智能家電的發展。他說:“智能家電標準的實施不僅為制造商、銷售商、監管部門、消費者提供一個技術權威性、操作性和指導性的智能家電評價依據,而且還使智能家電做到有‘法’可依,避免某些功利之徒弄虛作假,濫竽充數。”正因如此,許多企業對《通則》的出臺是非常歡迎的。
業內人士認為,《通則》實施后,可改變智能家電市場良莠不齊局面,有助于保障消費者權益,同時等級標識的張貼也可以作為消費者買智能家電時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能有效保護消費者利益,從而讓老百姓得到更大實惠。
此外,專家還表示,智能化技術應用與產品智能化是現代信息化社會發展的技術前沿和必然趨勢,智能家電標準的出臺,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家電的智能水平,推動家電行業更加健康、快速地發展,這也意味著我國智能家電正走向成熟。
標準可做參考不可依賴
面對混亂不堪的智能家電市場,《通則》的推出對規范市場、創造良性的競爭環境毫無疑問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但作為一個新出臺的標準,他的作用也并非完美。智能家電是否具有優質的體驗更多的是主觀感受。所有的“標準”都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值和判斷參考的,要用恒定的參數去判斷主觀感受,這種行為本身就存在一定問題。
令人不得不擔憂的是,《通則》中的檢測標準具有很大的浮動空間,雖說有了標準,但卻沒有明確的級別劃分線,依然是在靠企業自律,這樣的標準會對智能家電起到多大的約束作用?“智能標識”的推出是否變為一些大企業的推銷手段,最終淪為一些大企業的宣傳噱頭?
另外,目前中國家電行業中廣泛存在著各種標準,但相關標準的各種“丑聞”也是層出不窮,在能效標準實施以來,就不斷出現了,企業隨意張貼不實的能效等級標識;送測產品達到一級標準但最終上市產品卻未能達標;企業花錢買標識、買認證等情況早已不是新聞,各種“標準”、“認證”的公信力越來越低。
因此,消費者實際購買智能家電產品時要明白的一點是,標準是個參考,而不要完全依賴于他。智能有明確等級劃分,對家電賣場和消費者是好事。不過,購買智能家電,也不能完全指望于標識,因為標準在執行過程中難有明確界定,每一級標準的浮動空間可能很大。因此,消費者購買智能家電時還是應該多對比再出手。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