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獲得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之后,韓國面板巨頭LGD在廣州的8.5代線項目開工時間一再被推遲。此前今年3月開工的計劃未能實現,結果半年后,開工時間再一次被推后。而在此期間LGD在其本土又上馬了一條8.5代線,引發外界對于廣州項目是否“黃”了的諸多猜測。
不過有消息指,廣州市政府依然在與LGD方面進行溝通,并稱LGD廣州8.5代線項目不會取消,而且最遲應該在2011年底前開工。
受困面板產業發展低點
近日,有外媒報道,LGD表示,受iPad和Android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的熱銷導致全球平板顯示器需求持續疲軟影響,該公司計劃將2012年資本投資支出削減25%,并推遲新廠建設。國內也有彩電廠商表示曾在8月初收到通知被邀請參加8月30日舉行的LGD廣州8.5代線項目開工典禮,但臨時又被通知開工典禮推遲。記者也從參股方創維方面證實了上述消息,目前何時開工仍是未知數。
有媒體報道稱,從廣州開發區管委會方面得到的消息顯示,這次開工典禮推遲是韓國LGD單方面提出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液晶面板業務連續兩個季度的虧損導致其現金流非常緊張。此外,之前由于廣州項目遲遲不批,LGD又在其本土上馬了一條8.5代線項目,也對廣州項目的資金供應造成影響。
自去年5月份開始,截止今年8月,全球液晶面板的價格已經連續15個月下降。其中42英寸面板已經由423元跌至255元,40英寸面板從410元跌至235元,32英寸面板則由268元跌到162元,跌幅超過40%。與此同時,根據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日前發布最新市場報告稱,2011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規模預期為2.1億臺,低于年初預期目標600萬臺,增幅下滑到只有7%,即便是中國市場今年上半年增幅也只有5%,不僅是電視,手機、電腦市場的增速放緩都影響了面板的供求關系。僅僅第二季度全球四大面板商就已經出現了80億元的凈虧損,紛紛選擇減產止損的措施。據悉,包括LGD在內的面板企業開工率已經下降到了75%。面板行業的不景氣影響了LGD廣州項目的進行。
LGD、三星不言棄,國產商竊喜
但事實上,在國內面板項目推遲的不只是LGD,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透露,去年11月和LGD廣州項目一同獲批的三星蘇州7.5代線項目,今年5月也只是舉行了開工儀式,目前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臺灣友達光電新聞發言人蕭雅文之前也對外表示,友達光電昆山8.5代線預計2012年新廠不會形成產能。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包括LGD、三星等應該都不會放棄在國內投資的面板項目,除了全球50%的液晶電視生產基地在中國之外,也與國內可能的關稅調整政策有關。
復旦大學平板顯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華教授之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隨著我國面板產業的發展,對面板最低成本的掌握,若是境外面板企業的售價過低,不排除以此為據對其征收反傾銷關稅,對國內面板產業進行保護。三星集團的一份研究報告也顯示,中國計劃于2012年初將LCD液晶模組關稅從目前的5%提高到8%-10%之間,而相應的液晶電視產品子類的關稅也將由當前的3%提升到8%水平。
有消息指,廣州市政府正在與LGD進行溝通,LGD廣州8.5代項目不會取消,有望在今年年內開工。
不過,在目前面板產業處于低點的大環境下,外資面板巨頭在華投資項目進展不夠順利,倒是給國內面板企業爭取了一段相對緩和的發展空間。正如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講到的,現在去想華星光電是否會虧損并沒有意義,要做的是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為了消化華星光電8.5代線量產之后所形成的產能,TCL近幾個月來積極布局制造基地。
今年4月,TCL發布公告稱,已與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擬在開發區投資建設液晶產業園項目,以液晶彩色電視機生產為起點、首期建設3條LCD/LED液晶彩色電視機生產線,年產100萬臺液晶電視。上周,總投資12億元的TCL內蒙古液晶產業園項目開工奠基,據了解,TCL此前在呼和浩特的生產基地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液晶電視的生產,新項目則從產業鏈前端開始,主體包括中游背光模組至下游整機一體化制造工廠,主要產品為18英寸到64英寸的液晶電視,年產300萬臺,預計明年9月建成并開始試產。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未來建成的新疆工業園會主要覆蓋中亞和俄羅斯等地區,新疆和內蒙古的兩個產業基地是TCL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以后將會起到橋頭堡的作用。公司在彩電方面的布局已經基本完成,中期目標計劃達到年產彩電1500萬臺。
奧維咨詢產業中心副總經理李秋緯的分析,按華星光電達產月產12萬基板計,以TCL55%的持股比例將至少承擔850萬片的產能,以TCL目前整機出貨能力,完全可以消化既有產能。不過新的問題也將擺到TCL面前,未來銷售環節如何才能消化短時間內形成的巨大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