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冤仍未停止,從商界領袖到階下囚,格林柯爾系創始人、科龍電器原董事長顧雛軍儼然不甘心現在的處境。
日前,顧雛軍將海信科龍系八家企業推上法庭,并索要天價賠償。
入主科龍后,大股東海信一直麻煩不斷。顧雛軍此輪反擊再度引發了業內對海信收購科龍案的熱議。收購需謹慎,亂中求利猶如火中取栗。
顧雛軍翻案狀告海信
沉寂的家電市場被打破平靜,顧雛軍再度與海信隔空過招。8月17日,顧雛軍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7月22日,廣東佛山法院已經受理了顧雛軍關于財產執行分配方案異議的民事起訴。
顧雛軍提出五項訴求,包括駁回海信科龍、江西科龍、廣東科龍等八被告的所有執行分配請求;判令八被告返還已收取的全部執行款;判令海信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信空調有限公司、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賠償顧雛軍及格林柯爾系公司等直接經濟損失至少為489.61億元;解除對顧雛軍及格林柯爾系公司的財產保全措施等。
其中489億元的索賠額包括,雙高效空調等顧雛軍個人專利侵權費199.7億元;顧雛軍曾控股的格林柯爾科技、美菱電器、亞星客車、ST襄軸四家上市公司的股權損失折合150.51億元;科龍系16個訴訟導致銀行為實現債權,拍賣顧雛軍及格林柯爾集團的土地、廠房、房產和設備等造成的損失139.4億元。
顧雛軍喊冤后一天,海信科龍立即在深交所發布了澄清公告,公司稱其在佛山中院訴訟格林柯爾系的案件已在2009年9月之前全部終審勝訴,目前執行程序已基本終結,僅剩相關利息未能收回,當前法院的執行程序只涉及相關利息的分配事宜。
此外,海信科龍還表態稱,顧雛軍及格林柯爾系公司等三主體濫用訴權,借法院利息分配之機,以“執行異議分配方案之訴”為借口,無視法律對執行異議之訴的相關規定,既未以執行人為訴訟主體,也不以利息分配為訴訟理由,卻針對與本案完全無關的其他主體,提出了毫無事實根據的所謂489億元的荒唐訴訟。即使佛山中院按程序受理其“執行異議”訴訟,但任何與“利息款”執行無關的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的訴求不可能被法院審理,更不可能得到法院支持。
現代版“秋菊”執著平反
正如顧雛軍去年9月曾對媒體的表態,“替自己‘平反’是他出獄后唯一想做的事。”
故事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末,被稱為“制冷大王”的顧雛軍于1995年創立了格林柯爾。之后顧雛軍上演擴張神話,一口氣收購了科龍、美菱等多家公司。格林柯爾2000年7月在香港創業板上市。
但僅僅5年之后,“神話”破滅。2005年顧雛軍被刑事拘留,2009年他以虛報注冊資本罪,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以及挪用資金罪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
2012年,顧雛軍提前出獄。出獄后,顧雛軍奔走喊冤,為己平反。稱自己被四名政府官員用“偽造的罪證和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四名官員中包括已于2010年因受賄罪被判處死緩的公安部原部長助理鄭少東,以及中國證監會、廣東省及大連商品交易所相關人士。顧雛軍還公開指責經濟學家郎咸平受“利益驅動”才引發著名的“郎顧之爭”。
顧雛軍的喊冤引起回響。2012年至2014年,顧案引發中國經濟領域對“國進民退”“民企保護”等話題受到高度關注。經濟學家吳敬璉還曾為其伸冤:“顧雛軍案,應該進行重審。”要通過混合所有制推動國企改革,必須重樹民營企業家信心。
2014年1月17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受理了顧雛軍的申訴,顧雛軍案進入再審立案審查階段。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