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央電視臺《商痕》大型紀錄片攝制組一行三人來到廣州,專程就中國家電產業過去30年發展、品牌格局、產業走勢等話題,采訪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
本次采訪分別就“中國家電企業國際化的路徑與策略是什么?中國家電企業的成長路徑是什么?中國彩電行業當年價格戰發生的原因和條件是什么?以及電商的競爭最終會走向哪里等等話題進行了深度專訪與溝通交流。
針對中國家電企業國際化的路徑與策略是什么?洪仕斌從產品國際化、品牌國際化、市場國際化的三段論進行高度概括,并分別以美的、海爾、格蘭仕、TCL等等家電企業的案例進行佐證。
中國家電企業國際化——從產品的國際化過渡到品牌國際化,再到現今的市場國際化,在經歷了一段漫長坎坷的摸索,把自身品牌推向國際化的同時,現今已有了市場反哺的能力。并且美的等家電企業探索出了一條基本法則。第一,“就近”原則;第二,“先參股后控股”的原則;第三,“先借船后造船”的原則。家電海外擴張已形成了“先易后難、小步快走、務實穩健”的新模式,結合自身實力和國際市場的現狀在全球不同地區采取不同的品牌和經營戰略。
對于中國家電企業的成長路徑是什么?洪仕斌用了“膽大、關系、分配、管理、文化”五大關鍵詞綜述了中國家電企業的成長路徑:中國家電企業的早期成長,主要是靠膽大與關系支撐起來的核心競爭力,很多家電企業都擁有集體企業、國有企業的關系背景,擁有一位膽大的領軍人,最后創造了輝煌的家電品牌;而分配關鍵詞上,更是著重引述了美的16字的分權手冊:“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因為現今中國企業都進入了分配的發展階段,只要將員工、股東、客戶、消費者等等價值鏈的責任與義務、權力與利益分配好,就能解決現今中國家電企業的發展問題。而美的推崇的16字的分權手冊,有效的解決了權力、責任、義務的分配體系,值得廣大企業學習與借鑒。
在回答中國彩電行業的價格戰發生的原因和條件時,洪仕斌分別從長虹發動價格戰,向上是沖破計劃經濟的定價束縛;向下是拓展市場規模的案例進行闡述。
當年長虹彩電通過與四川省工商銀行合作,將長虹彩電作為銀行吸收儲蓄的贈品,從此讓產品回歸合理的市場價值,沖破了原有計劃經濟時代的政府主管部門的定價權利,讓定價權回歸到企業手中,回歸市場,對于產品市場化起到推動作用;而長虹發動的價格營銷,將彩電讓利100-850元的銷售,更是長虹拓展市場規模的有利手段,通過價格手段,讓長虹彩電在當年的市場份額占據27%左右,成為真正彩電的龍頭老大。
據悉:《商痕》紀錄片是由中央電視臺科教節目制作中心制作的大型勵志紀錄片,旨在為觀眾打造出一部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博大精深的電視教科書,一部可以承載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商業經營指南,力爭成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商業經濟類紀錄片。
該記錄片于去年中在江蘇南京舉行了隆重新聞發布會,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領導和江蘇省有關領導以及中央電視臺副臺長、中央新影集團總裁高峰出席了開機儀式。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后在中央電視臺以特別節目的形式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