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科龍昨日解釋稱,非經常性損益的大幅減少導致本公司業績同比出現較大幅度下降。海信科龍強調“本公司經營性利潤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記者發現,在海信入主科龍之后,海信對白電資產的整合未見明顯成效:海信科龍在2007年營業收入實現88.22億元,2008年和2009年這一數據只是略增至86.35億元和93.62億元,2010年其營業總收入也只是達到176.90億元,這與海信收購科龍后,出任海信科龍董事長的湯業國宣布的“計劃到2010年實現空調全球第四、冰箱冷柜全球第三、國內第一的目標,銷售收入要超過400億元人民幣”的計劃相差甚遠。
“科龍”品牌被邊緣化?
有業內人士指出,海信的白電資產注入科龍之后,兩者之間的協同效應并沒有得到發揮。家電產業觀察人士陸刃波(微博)認為與海信的戰略失誤不無關系。
一位曾在科龍工作較長時間的離職員工向本報記者反映,在海信入主之后,海信在廣告、宣傳等方面的投放上明顯偏向于“海信”品牌,占據廣告投放約一半的資源,“科龍與容聲兩個品牌的投入明顯偏少,越來越被邊緣化”。
業內:應對并購品牌重視和投入
還有知情人士表示,在顧雛軍時代都不會輕易處置的土地等資產,海信入主之后卻大手一揮,目前科龍擁有的土地資源已大幅減少。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5月13日,海信科龍曾與佛山市順德區新振華房地產公司簽署土地轉讓合同,將位于順德區容桂街道辦事處的6宗面積合計69723.6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廠房轉讓給新振華公司。
“這起收購現在看來是不成功的”,陸刃波認為,白電行業成功的并購案件都緣于對并購品牌的足夠重視和投入,比如美的收購小天鵝,又如長虹收購美菱,美的和長虹在“小天鵝”和“美菱”品牌上下的工夫值得海信反思。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