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琴島)北京時間7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智能滑雪護目鏡以及能夠拍錄視野所及范圍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將是下一個科技趨勢。也許不久之后你就能戴著這種智能眼鏡去滑雪。
Google Glass僅是未來眾多可穿戴設備的一個代表(騰訊科技配圖)
滑雪者戴上智能滑雪護目鏡后會有很多方便之處,它能幫你精確定位,告訴你當下的滑行速度,以及滑道的方向(這在冰天雪地的惡劣天氣下非常實用)。同時,當你有手機來電,你可以通過戴在手腕上的配套滑雪手套控制器來接聽電話,同時還可以更換耳機中的音樂曲目。
這種滑雪護目鏡由一家叫做Recon Instruments的公司制造,在專業滑雪者中十分有人氣,通過這種眼鏡滑雪者可以記錄自己每次滑雪成績,即追蹤自己每次滑雪跳躍的高度。另外,它還允許用戶下載這些數據到電腦中。
這種智能護目鏡將是下個科技趨勢的一部分,有專家宣稱,它的性能將超越甚至最終取代占西方人士攜帶移動設備中一半的智能手機。另外有一款來自硅谷個人項目的Pebble手表,它能夠通過藍牙連接你的iPhone或Android手機,從而為你顯示手機來電和電子郵件內容,目前,這款手表已經獲得來自熱烈買家數百萬美元的集資。此外,運動手表Nike+可以幫你追蹤記錄自己的跑步里程和速度。
可穿式計算機,是一個關于人類未來生活方式的新的流行詞匯。如今,智能手機無處不在,它讓我們開始忽視甚至是排斥著周圍原本應該關注的事物,當我們在街上閑逛、等車、甚至是和朋友聚會的時候,我們都還是盯著自己智能手機屏幕,而可穿式計算機可能把我們從查理·布魯克(Charlie Brooker)所描述的發著冷光的智能手機屏幕中解放出來。即使我們可能會因為出現在視野中的豐富信息分一點神,但是,我們將告別那種自顧盯著手機的情形了。
2012年4月,Google 眼鏡計劃亮相,可穿式智能設備第一次受到關注。這款眼鏡內置麥克風和耳機,當有人來電或者有與你相關的重大互聯網事件發生時,眼鏡上會自動浮出提醒信息。此外,它還裝有一個攝像頭,可以把你看到的視野數據傳送到Google服務器中,同時了解你的地理位置和正在做什么。
雖然可穿式計算機概念提出已經有數十年了,但是直到最近,手機才開始逐漸具有功能強大的計算能力、無處不在的數據聯接、低功率的藍牙聯接和低成本的屏幕制造。于是,人們開始思考這種技術的發展。2000年,MIT的一名教授亞歷山大·彭特蘭(Alexander Pentland)創建了著名的媒體實驗室Media Lab,他本人多年來一直都致力于研究可穿式計算機技術,在為計算機協會(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的一篇撰文中,他寫道,“未來無生命的物體都將獲得生命力…圍繞在我們周圍的簡單事物都將附有傳感器、計算能力和制動器(即可移動物體)。”
他勾勒了一個這樣的未來,即智能化的未來世界。在這里,人們擁有智能房間和智能衣服。這種智能衣服就像是個人助手,能夠預測你的需求,并幫你掃除障礙。
可穿式計算機并不僅僅適用于極客一族。彭特蘭覺得“Google眼鏡計劃很棒,這個項目是由我之前的學生薩德斯特納(Thad Starner)負責,之前他跟著我在MIT研發可穿式項目硬件多年。我覺得他們能把這個項目做好。” Gartner研究小組的智能手機和平板分析師卡羅琳娜·米蘭內塞(Carolina Milanesi)認為可穿戴式技術有很大發展潛力。“基于設備建立聯接,從而為你發送當下需要的信息,這種模式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種信息可能是一條推文、一則Facebook通知、天氣狀況更新或者交通路況的更新。我認為,消費者已經準備好迎接它的到來。”
來自英國Webmobility Ventures的肯·布萊克斯利(Ken Blakeslee)是一名投資人兼企業家,十年來一直致力于宣傳可穿式系統,他認為應用配件時代(Era of appcessories,appcessories是指一些可與iPhone或iPad連接控制應用的小玩意)即將來臨。他說,“真正的難題是雖然我們都是信息成癮者,但是我們只是想要與自己相關的信息。”
如果智能眼鏡能夠幫助過濾掉垃圾郵件和來電,而只展示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內容,能夠讓我們進行精準的聲音輸入,那么智能眼鏡將會變得更加重要。布萊克斯利認為,完全去除掉智能手機沒有必要,我們所需要的只是一些軟件、基于藍牙的無線連接和一種數據輸入的方式。
智能手表Pebble的亮相讓應用配件初現端倪,你不禁要問,蘋果為什么會在這一領域缺席?我們知道,蘋果歷來會挑選合適的時機進入各個市場,就像之前推出iPod和iPhone的方式一樣。之所以這樣,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蘋果考慮到和遠東硬件制造商的緊密聯系,另外,蘋果有很強的能力預測新技術成本何時能夠降低。
此外,蘋果于美國專利局的專利申請也表明蘋果正在尋求頭戴式顯示屏的研發方案。如果蘋果和Google雙雙進入此技術的研發,那么可穿式技術的用途將會產生爆炸式發展。
米蘭內塞想知道的是,對于這種新技術所帶來的干擾和時時處于聯接狀態的影響,人們是否真的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她認為,本來人們對于智能手機的使用習慣就已經夠壞了,那么,這種可穿戴式的智能設備是不是能夠把人們引領進入下一個階段呢?
“我不確定這種可穿戴智能技術是不是會加重人們的煩惱。我覺得,對于總是盯著屏幕等待通知的人們來說,需要社會來推動產生更多的人際互動。在這里,這似乎成為了一個行為方式問題,而非技術問題。”
當然,也有人對穿戴式智能設備提出了質疑,因為穿戴式眼鏡裝有的前置攝影頭、互聯網連接以及和他人進行的視頻分享可能構成隱私泄露問題。另外,在史蒂夫·曼恩(Steve Mann)巴黎麥當勞店遭襲的案例中,我們也可以一窺可穿戴計算機設備的用途和引起的爭議。曼恩是可穿式計算機的開山師祖,多年來一直佩戴者那款類似Google眼鏡的智能設備。
在今年6月,他發表聲明表示自己被法國快餐店店員襲擊。這里的重點在于他通過這款可穿戴設備把整個事件拍攝了下來,并且在博客上發布。當人們戴著可穿式智能設備,這款設備就能看到并錄制觀者的視野所及范圍。是的,可穿戴式智能設備會錄制下整個場景,包括好的和壞的。
不過,幾乎每一種新科技的突破都會帶來某種負面影響。事實上,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在試戴Google眼鏡模型后發現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即電池續航時間。這款眼鏡屏幕雖小,卻十分耗電。因此,可穿戴式智能設備的問題不僅僅是關于電腦的問題,也許下一個大事件是開發可穿戴電池。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