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沈陽市皇姑區的張女士最近在手機市場花600多元購買了一部新手機。這部新手機上網、視頻、收音機等功能樣樣俱全,讓張女士非常喜歡,閑時就拿出手機打游戲或上網等,手機儼然成了張女士的貼身“閨蜜”。然而,交了兩個月的話費后張女士傻了眼,莫明其妙地被多扣了幾十元的話費,新手機變身成吞錢機器,讓張女士頭痛不已。
據張女士介紹,新手機買來后,她便查看、熟悉各種功能,發現“附加功能”菜單里有一些游戲、算命等娛樂選項。張女士好奇地點擊了一下,短短幾秒鐘后,在沒有任何提醒的情況下,她所點擊的幾種項目相繼發來了扣費短信,累計大約被扣了10多元。張女士當時雖然有點詫異,但想只要自己不再重復點擊,扣一個月的費用也就會自動取消了。沒想到,事情的發展卻并非如此簡單。第二個月在手機交費的前幾天,這些扣費信息又不請自來地發到了張女士的手機上。張女士急忙打電話咨詢了客戶服務部,得到的答復是這些訂制的付費業務已與手機“捆綁”,無法取消。
每隔一段時間,這些付費業務的直接提供者就會發來扣費信息,而通信運營商暫時也無法完全取消此類業務。如果要避免話費繼續被“蒸發”掉,只能另換一張新卡號。張女士懊惱地告訴記者,手機卡可以換成新的,可手機里的那些扣費軟件依然存在。讓她感到像顆炸彈埋在了身邊。
據了解,時下有一些外觀時尚、功能齊全、價格較低的手機里內置了一些程序,這些菜單程序多為各種短信訂購、彩信下載等增值收費業務。若不小心點擊,便可能導致在沒有任何收費提示或短信確認的情況下,話費被直接扣除,被強制訂制該菜單業務。
在一些手機菜單中還有諸如
“手機真偽”、“股票在線”、“發財秘籍”、“今日黃歷”、“電子地圖”等帶有服務性或供查詢的選項。手機用戶在使用時一定要謹慎,多咨詢客服部門,以免無辜被“宰”。
“本文為家電中國網原創稿件,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