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擾亂了傳統彩電企業的神經。樂視網(300104,股吧)“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新商業模式的確沖擊了傳統彩電企業舊有的商業模式。
事實上,傳統彩電企業也迎接了又一個黃金周期。今年第一季度,創維、TCL、海信的國內市場銷售都增長了40%以上;創維數碼的股價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內實現了翻番,對其拉動作用最大的就是節能惠民政策和智能云電視等高端產品銷售占比的大幅提升。
電視領域一直是傳統家電企業的天下。不過,一些企業的固步自封致使自己從盈利走向虧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日系家電企業。曾經,日系彩電企業憑借出色的畫質表現虜獲了觀眾的芳心,但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改變,日系彩電企業沒有抓住機遇,逐漸被市場遺忘,三星、LG、創維、TCL等中韓家電企業卻成功地借道智能獲得了成功。
互聯網和電視相遇后,電視開始變得智能。但是同樣也帶來了巨大挑戰,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對人們的吸引力變大,看電視的人開始變少。當傳統彩電企業發誓要把觀眾拉回電視機面前的時候,來自IT和互聯網行業的很多巨頭也嘗試進入電視領域淘金,電視行業一下變得熱鬧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電視行業是個利潤率很低的終端產業。在中國市場,幾家本土品牌一直在微利的藍海中搏殺。如今,樂視希望制造一個顛覆“傳統電視”的輿論氛圍,而實際上過去的很多年中,不斷有企業聲稱要顛覆傳統電視市場格局,到現在也沒見格局被顛覆。
在和《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常務副總編李強強的對話中,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坦言視聽產業鏈太長,沒有誰能夠整合產業鏈,只存在產品、商業模式創新。“我認為樂視模式是積極的,樂視CEO賈躍亭的勇氣和創新精神值得敬佩,這也給傳統彩電企業帶來巨大壓力,所以我們要讓智能電視做到更好地人機交互。在互聯網變革下,傳統產業的壓力和機遇并存。”
增量市場和存量市場并存
李強強:電視機產業一直是民族產業的驕傲,其搶占了全球產業鏈的制高點。但是最近幾年,家電企業,尤其是黑電企業的盈利越來越吃力,你認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楊東文:事實上,中國制造業普遍都面臨利潤變薄、生存困難的窘境,不單是彩電行業,也包括其他行業。為什么會這樣呢?
首先是企業的外部生存環境變得惡劣了。以出口為例,全球所有主流貨幣都在貶值,日元貶值達到了30%,唯獨人民幣在升值,出口生意很難做。同時,中國強大的制造業導致國外相關政府機構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包括光伏雙反、電信雙反。
除此之外,在國內,制造業面臨的市場經濟環境也非常不好,主要表現在與制造業相關聯的成本上升幅度過大,稅收、費用負擔比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多了。當然也有企業自身原因,沒有及時轉型升級等。
李強強:你認為主要是內部原因還是外部原因?
楊東文:當然也有行業的原因,比如說技術進步與否、經營質量好壞、過度競爭等方面。從全球來講,整個行業的平均利潤率比較低,彩電只有三四個利潤點。彩電行業總體上比其他行業要好一些,因為去年彩電行業在賺錢,并沒有虧本。
李強強:電視機產業現在有兩種發展思路,一種是做加法,認為電視是未來的家庭娛樂中心,很多功能會集成到電視機中;另一種是做減法,電視機功能將回歸顯示終端本身,你怎么判斷未來的趨勢?
楊東文:我認為這個趨勢取決于技術,這是融合和分化的問題。一個叫增量市場(融合),增量市場基本上是采用漢堡包方式,把所有功能都集合在一起。另一個叫存量市場(分化),電視只是顯示功能,機頂盒滿足的就是存量市場。兩種思路都是發展方向,并且形成兩個非常龐大的市場,它們之間并不沖突。
李強強:OTT模式對于傳統家電制造業以及創維來說是挑戰還是機遇?
楊東文:我認為OTT模式給創維帶來了機遇,它解決的也是存量市場問題。這也是為什么創維在做整機(增量市場)的同時,也做機頂盒(存量市場)。
去年,創維各種各樣的盒子銷售達到1700萬臺,出口1000萬臺,國內銷售700萬臺。在國內市場,80%是有線電視機頂盒,其他20%中,有衛星、一小部分IPTV以及OTT機頂盒。在國外市場,有線機頂盒占主流,占比沒有國內那么大,有線機頂盒占比大約40%,但是各個海外市場情況都不同。
李強強:機頂盒行業競爭相當激烈,市場參與者眾多,創維的優勢在哪里?
楊東文:他們是后起之秀,我們是先行者,目前處于同一平臺競爭的態勢,沒有哪一家領先很多。創維的優勢是硬件制造、銷售網絡、售后維修和服務。我們需要和互聯網公司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比如百視通(600637,股吧)的小紅機頂盒就是交給我們做硬件,他們沒有自己的工廠。至于互聯網內容商涉足機頂盒,目前的盈利模式不是很清晰。我們先把硬件做好,以后可能也在內容上合作。
產業整合是偽命題
李強強:家電產業已經非常成熟,一般來說,成熟產業非常強調產業分工,但這幾年垂直整合突然流行起來。從規律上講,這不太符合產業分工的規律。你怎么看待這種現象?
楊東文:最近,彩電行業有點熱鬧,市場參與者眾多,有像創維這類的彩電企業,也有華為、中興這類通信設備商,也有樂視、小米這類互聯網公司,還有運營商也參與其中。但是,任何企業想要整合都太難了。
原因有兩點:首先,電視、網絡、內容三方面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視聽產業鏈,而它們也有各自的產業鏈,整個產業鏈太長。其次,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這三方面發生了變化。傳統電視變成了智能電視,網絡傳輸方式從有線、衛視、地面廣播變成了IT網絡,內容提供方從電視臺變成了互聯網。我想即便有一個富可敵國的資本家可以參與到整個產業鏈中,那也只是資本層面的整合,而不是產業層面。
所以我的觀點是只存在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對于硬件廠家來說,產品創新就是智能電視如何做到更好地人機交互;對內容商來講,就是如何把游戲、教育內容做好,如何拍出更好的電影,或者壟斷更好的版權電影。
李強強:在產業升級過程中,任何產品、模式的創新都可能會成就一個偉大的企業。
楊東文:對。比方說廣告,原來傳統廣告的分發、監控方式就是央視把廣告錄下來,證明企業投了廣告。但是互聯網則不一樣,企業投了廣告,卻看不見呈現率、點擊率的實際效果,這也是為什么企業投放互聯網廣告的積極性并不高。
那么,能監控呈現率和點擊率的公司也是一個偉大的公司。
再比如說廣告推送,現在廣告都是電視臺強行推送,互聯網電視就不同了,如何把廣告從PC上移到電視上,又會產生一個偉大的企業。如果觀眾看電視的時候,畫面飄來一片楓葉,發現點開之后里面是一件衣服,它還提供衣服價錢、賣貨商城(比如京東商城),你直接用手機支付就可以完成交易。出現這種商業模式的話,點擊時,廣告公司可以找賣衣服的廠家分錢;賣出去之后,又可以找賣貨商場分錢。
李強強:我也覺得整合本身就是偽命題。
刺激政策得大于失
李強強:家電產品節能補貼政策到期了,沒有接續出臺。業界看法不同,有人惋惜,有人鼓掌。你認為刺激性政策對產業發展是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
楊東文:我覺得這要看當時的歷史背景。之前,面對惡劣的國際市場,我國希望刺激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在當時那種背景下,節能補貼、家電下鄉政策是得大于失,對產業、行業、市場都造成了深刻影響。
從數據統計來看,政策首先拉動了消費,以節能補貼為例,上個月消費者都在狂買家電,6月份這種現象就沒了。其次,它確實促進了產業升級,你能想象,原來200升的冰箱一天耗電量0.5度嗎,這是政策推動產品的技術升級。再者,在全國范圍推行過程中,政策本身推動了政府效率的提升。總體來講,我個人覺得這是好政策。
當然,政策也有不足的地方。理由是:第一,市場經濟應該充分競爭,政府不應干涉,如果干涉過多,會把市場運營規律扭曲了,比如說提前透支,淡旺季發生變化等等。第二,分配制度講究公平,補貼只給買電視的人,這是不公平的。第三,地方執政差異性大,實施流程長,不僅勞民傷財,還占用了上游企業的資金。
李強強:你認為政府不應該停止刺激消費政策?
楊東文:對,但我覺得刺激消費有很多手段,除了節能補貼等手段,我國可以學習一些成熟的市場手段,采取更加與時俱進的方式、方法。比如稅制上,個人所得稅提高征稅起征點,或者說累進稅率降一降,這也是增加消費者購買能力的方式。這樣更公平,每個人都享受到了優惠。再比方增加住房公積金的支付手段、降低房價、加強住房建設等等。我覺得政府在刺激消費政策上,大有可為。
李強強:你對凱恩斯主義持什么觀點?在創新顛覆變革來臨時,凱恩斯主義可能會人為地延緩一個傳統產業的壽命,抑制創新。
楊東文:在面對經濟危機上,凱恩斯主義發揮了作用。但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下,市場的事還應交由市場做,政府最應該做的是降低市場主體參與門檻,降低成本,完善市場經濟游戲規則。企業管理也是一樣,執政者必須清楚自身定位和基本職能,以及發揮基本職能的手段和方法。比如,我是創維集團CEO,經營方向是企業、資產,經營產品是產業公司的事情,就不歸我管。當然這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
互聯網促進產業升級
李強強:創維在彩電產業是老兵了,歷史悠久。這在以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但是現在意味著需要自我革命,你認為創維最需要變革的地方是什么?
楊東文:我認為最需要變革的是像互聯網全方位地學習,學習他們的經營模式、技術,把握互聯網特點和規律,如何更好地結合軟硬件,創新產品和模式等等。
創維在這方面建議跟互聯網領域優秀企業合作。比方說創維分別與愛奇藝、CNTV、百事通等互聯網運營企業合作,提供內容。和互聯網游戲內容開發運營公司合作,提供智能電視的游戲功能,還和互聯網教育企業合作提供教育服務等。
李強強:你怎么看互聯網對彩電產業的影響?
楊東文:我認為互聯網可以促進電視產業進行革命性的升級,電視將從功能機變成真正的智能機,在內容、政府監管的方法和手段、相配套的法律法規、電視硬件等方面,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就像對手機產業一樣。
李強強:創維對互聯網的態度是什么,如何應對這種變化?
楊東文:我們將積極熱情地擁抱互聯網,推動硬件互聯網化。創維推出了云電視,從硬件服務商向后臺服務商轉型。2007年,創維成立了酷開網,酷開網就是為后臺服務提供的一個平臺,為云電視提供后臺服務和數據管理、互聯網售后服務,我們還會和牌照內容商合作,以及提供軟件升級服務。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