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為、聯想、中興和OPPO等傳統手機廠商引入了互聯網思維,掀起了模仿“小米營銷”的套路,高舉“高性能”和“低價格”的旗號。另外,這些傳統手機企業還建立自己的子品牌,基本都在網絡上銷售,宣稱減少中間成本讓利給消費者。
傳統手機廠商要跟小米拼高性價比
大家都知道,小米手機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高性價比,高配置。小米憑借驍龍800等高性能的芯片,跑分成績輕易上3萬,而且售價只賣1999元。這些參數和價格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購買,而且連央視都覺得小米3是全球最快的手機。
所以,傳統手機廠商首先要比的就是高性價比。華為將推出榮耀3C,宣稱跑分能夠達到17000多,能夠完全超越紅米。nubia Z5S配置了驍龍800處理器,支持全部制式的4G網絡,堪稱比小米3還強。
除了跟小米學拼手機參數之外,傳統手機廠商還模仿小米的網絡銷售模式。因為他們覺得在網上銷售減少了中間的渠道,可以省了不少費用,使手機的成本價格也下降了。更甚者,有些廠商還開始模仿小米的饑餓營銷,購買手機需要預約才能購買。
真正的“小米營銷模式”不可復制
但是,部分的手機廠商發現,他們已經照著他們認為的“小米營銷”模式進行了一段時間,發現整體銷量依然沒有跟上去,跟小米的銷量差遠了。這個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
其實,小米營銷的核心營銷模式是粉絲營銷模式,而低價高配手機的策略只是小米的一種輔助手段。以雷軍為首的營銷團隊大部分來自互聯網,他們懂得如何通過網絡來進行炒作,知道如何編故事,讓大家覺得小米手機很牛,讓買到小米手機的人很自豪。
另外,小米讓消費者感覺自己不只是一個購買者這么簡單,小米還會邀請消費者進行試用,讓他們提出自己寶貴的意見,讓消費者參與到小米產品的開發當中,讓他們有一種主人公的感覺。不信,大家可以去小米論壇看看,那些粉絲大部分都是自發參與討論的。
相反,傳統手機廠商給人的感覺還是冷冰冰,把手機賣完給消費者就幾乎完事了。而且,這些手機配置雖然也挺高,但是沒有忠實的粉絲支持,自然也不會賣出高銷量。
傳統手機廠商模仿小米模式還是有點用
從上面的內容來看,傳統手機廠商雖然模仿小米營銷模式,但是,實際只模仿了一些皮毛的東西,核心的東西怎么也模仿不了。那么,是否等于說,傳統手機廠商模仿小米營銷模式就是一個錯誤的決策呢?
雖然華為中興等手機廠商模仿小米模式之后,銷量并沒有因此大漲,但是,他們靠著傍小米這個“大款”,還是能夠吸引不少消費者的目光,趁機炒作了一番。另外,他們學習的營銷模式在一定程度也解決了部分被小米“餓壞”的消費者。
傳統手機廠商開發新的子品牌在網絡銷售,其實不只是學習小米這么簡單,他們更多地是想減少對運營商渠道的依賴。像華為這種6000萬銷量基本的企業,其實利潤并不多,大部分利潤都被運營商吃掉。如果他們開拓了新的網絡銷售渠道,就可以減少對運營商的依賴,增加自己的營收利潤,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雖然傳統手機廠商雖然不能完全模仿小米營銷模式,但是,他們模仿的效果還是對他們來說,有點用。(來源 IT商業新聞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