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家電行業顯得十分安靜,能夠吸引來的關注也越來越少。傳統家電制造企業,面對這一年行業整體下滑,有些不知所措。無論是產品還是業績,無論是企業戰略還是行業合作,都缺乏亮點。這一年,很多家電企業都在這樣的辛苦思索中度過。
多年的政策刺激讓需求提前釋放,家電市場需求明顯后勁不足,與此同時,涌現出一批互聯網企業做制造,年輕的90后消費者都被他們“忽悠”去了。
彩電業首當其沖,2014年所有與銷量、業績有關的數據全部呈下降趨勢,無一公司幸免。與此同時,產業界聯合互聯網公司合力打造起來的智能電視概念遇到政策打擊,廣電總局對電視端視頻APP的嚴管,讓這個吸引人的概念近乎夭折。
空調、冰洗產品也不好過,全行業出現不同程度下滑。空調企業被迫開始打價格戰,海爾、美的等巨頭都開始從自身戰略上進行調整,以適應即將到來的更嚴峻的挑戰。
彩電:下滑,還是下滑!
沒了政策補貼,需求還在減少,又遇互聯網強勢進攻。對傳統彩電企業來說,今年的主旋律就是下滑。
尼爾森和長虹聯合調查數據顯示,從2009年至2013年,電視的平均月使用時間從94小時陡降至39小時。也就是說,人們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只有1小時18分鐘。
彩電的價格也是一降再降,商場里動輒2000多元的大尺寸名牌彩電隨處可見,甚至比不上一部新上市的蘋果手機,粗略算一下,一部新款Iphone6=兩臺50英寸大彩電。
2014年8月,彩電銷量一直穩居國內前三名的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親口說出了一個實情:今年,彩電行業將出現30年來首次負增長。一時間震驚四座。
隨后彩電企業的半年報相繼出爐,海信營收下滑2.5%,TCL多媒體營收下滑15.9%,康佳營收下滑10.9%,長虹虧損1.81億元。曾在中國彩電史上叱咤風云的四大廠商無一幸免。
今年十一黃金周彩電促銷數據顯示,9月22日至10月5日,彩電零售量437萬臺,同比下降8.1%,零售額165億元,同比下降15.6%。奧維咨詢預測,今年國內電視機銷量總體將下跌3.8%,由去年的5100萬臺降到今年的4900萬臺,為30年來首次負增長。
2014,注定是彩電業集體失意的一年。
失意的背后是互聯網企業的生猛。以顛覆之名進入電視行業的樂視,給傳統彩電企業的壓力依然有增無減。最新數據顯示,從累計銷量看,今年1-8月,樂視TV超級電視的市場占有率從1月的1.83%飆升到了8月份的5.82%。
當然,樂視給傳統彩電帶來威脅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生機。如果不是樂視,人們不會這么快接受智能電視的概念,了解到電視上除了可以看廣電的內容,還可以通過WiFi收看互聯網上的浩瀚如海的內容。
受樂視啟發,已深知硬件微利時代即將到來的彩電企業,都主動與互聯網企業建立了合作,從硬件賺錢的思路轉變為靠內容賺錢,希望在內容服務上分一杯羹。TCL與愛奇藝聯姻的結果“TV+”、創維與阿里合作的酷開電視、康佳與騰訊合作的游戲電視皆為此。
不過,風生水起的智能電視才熱鬧了不久,從今年6月起,廣電總局對電視端視頻APP下達了封殺令。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使電視失去了“互聯網內容”。
空調價格戰未達預期
2014年,已經幾年未打價格戰的空調行業,投入價格戰的深淵。
十一前夕,由空調巨頭格力率先發起,美的、海爾、志高、奧克斯、格蘭仕、長虹等隨之揭竿而起,參戰規模和降價規模都是空前的。
但寄希望于價格戰能制造一個促銷佳節的想法終未能實現。中怡康監測的核心賣場數據顯示,今年9月22日至10月5日期間,國內空調零售量同比下降12.7%,零售額同比下降16.6%,空調行業首次出現近年來零售額降幅大于零售量降幅的現象。
價格戰始作俑者是全行業庫存危機,據業內最新數字顯示,今年空調全行業庫存有2800萬臺左右。有業內人士稱,如果2014年下半年不能消化庫存問題,企業就會很危險。
很多人認為,這場價格戰或將成為空調行業由盛而衰的分水嶺。未來,價格戰還將持續,恐怕雙十一期間又會再燃戰火,空調企業更慘烈的日子才剛剛開始。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