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此前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發出的文件,愛立信訴小米專利侵權案于21日開庭。
愛立信為何要在印度而非中國起訴小米?包括小米在內的國產手機廠商“出海”,如何才能避免陷入手機巨頭設置的專利“包圍圈”?
緣起:小米涉嫌侵犯愛立信8項專利?
2014年12月11日,因涉嫌侵犯愛立信所擁有的ARM、EDGE、3G等相關技術等8項專利,小米在印度被愛立信訴至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
善于“專利維權”的愛立信第一時間向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提出“臨時禁令”并獲得同意,禁令內容包括“禁止小米在印度市場銷售、推廣、制造及進口涉嫌侵犯愛立信專利的相關產品,并要求小米和其印度當地的電子商務合作伙伴Flipkart,暫時停止銷售愛立信起訴的涉案專利產品。”
此外,法院還要求小米和Flipkart提交在印度境內涉案產品的銷售數量以及銷售總金額。并派遣官員去小米印度辦公室執行相關決議。同時法院已向印度消費稅和海關中央委員會發出通知,禁止小米侵權產品入境。
一時間,小米旗下全線手機產品都不得“進入”印度市場,這對于積極謀求“國際化”的小米無疑成為“當頭棒喝”。
隨后,小米公司主動“放血”,按照“每臺設備預繳100印度盧比于法院提存”的條件,臨時獲得使用高通芯片手機的繼續銷售。而對于搭載聯發科芯片的手機則依舊處于“禁售”狀態。
戰績:愛立信的專利底氣從何而來?
愛立信對贏得訴訟的把握信心十足。用愛立信首席知識產權官Kasim Afalahi話說,那就是“因為愛立信在專利訴訟中從未有過敗訴記錄。”
事實上,從涉案專利和過往愛立信的專利突襲戰績來看,愛立信的表態應該算比較客觀。
從涉案專利內容看,8項涉案專利均為標準基礎專利(SEP)。其中,愛立信在EDGE專利上的優勢和實力更為扎實。由于EDGE是指代2.75G通信技術,是2G時代的產物,彼時高通還處在成長期。
而從專利戰績看,在過去五年之內,愛立信曾先后與眾多公司就無線網絡、2G、3G發生專利糾紛,基本均以愛立信贏得賠償金落幕。
追問:愛立信為何選擇在印度起訴小米?
很多人可能心存疑問,愛立信為什么不選擇在中國市場起訴小米?而非要去印度起訴小米呢?
真正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可以佐證的是,在涉及中國廠商涉嫌侵犯愛立信專利權的過往歷史中,愛立信大多把戰場選在了海外。
雖然印度市場小米的出貨量較中國市場少很多,但愛立信還是選擇在印度而非中國市場,起訴小米專利侵權。
反思:國產手機如何躲過專利“圍剿”?
在“去功能機”階段或“淘汰功能機升級智能機”基本結束后,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或“血拼”階段,除去蘋果、三星等海外廠商,僅國產手機就有數十家參與市場爭奪。
在用戶需求遞減的背景下,“出海”成為很多國產手機“去庫存”或“搶地盤”的必然之路。包括魅族、酷派、一加等在內的眾多國產手機紛紛加快了“出海”步伐。
除去中興、華為等有較多專利積累的廠商外,其他國產手機進軍國際市場都不可能繞開手機專利巨頭設置的“專利壁壘”。
或許HTC曾經的“經歷”或“經驗”值得國產手機廠商汲取和借鑒。事實上,代工起家的HTC,剛開始也沒有太多專利,直到2010年和蘋果(apple)陷入專利戰后,才一手抓申請專利,另一手斥巨資積極收購專利。
回歸到小米應對愛立信的專利發難上,小米的一些做法也有很多可取之處,同樣值得其他國產手機廠商借鑒。
一方面,小米積極加強與印度“地頭蛇”的合作。比如,小米在印度聘請的法務團隊來自印度最大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Amarchand Mangaldas”,系印度本土知名企業如信實工業集團、塔塔集團、ICICI銀行的首選律所之一。
此外,小米不僅在當地召開新聞發布會“秀肌肉”,還對外宣布獲得印度“地頭蛇”塔塔集團名譽董事長的投資。
最后,小米應對策略得當,合理利用訴訟規則。小米聘請的當地專業法務團隊,通過及時提存“保證金”,使得搭載高通芯片的手機得以繼續銷售,才使得自己避免“全軍覆沒”。(來源 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