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阿里巴巴與華數傳媒聯合推出阿里盒子,有意拉老牌家電廠家“入伙”阿里智能TV生態系統的情況下,以創維、長虹、康佳等為代表的彩電制造企業公開反擊,先后否認與阿里合作,使客廳“鏖戰”再次升級。是老牌家電制造廠商再次成為互聯網企業棋牌上的棋子也好,還是阿里巴巴進軍大屏市場操作系統吃了“閉門羹”也罷,智能電視領域新老彩電勢力的博弈還在上演,并逐漸上升為理念之爭。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表示,智能電視行業熱點高企,互聯網企業跨界雖然會給傳統彩電制造企業帶來一定沖擊,但形成分庭抗禮之勢顯然不現實,同時跨界企業帶來的智能發展新思路值得傳統制造企業借鑒。
互聯網企業底氣十足 加速傳統電視行業轉型
智能電視市場的巨大潛力,令IT和互聯網企業紛紛提前布局“第四屏”的卡位計劃。但這些初出茅廬的彩電新勢力,急于在智能終端領域跑馬圈地的底氣來自哪里呢?互聯網時代,IT和互聯網企業離負責“聚合內容、分發內容”的智能電視最近,依托強大的IT背景以及強大的網絡視頻內容和應用,讓他們看到未來IT用戶不僅是智能電視的主要受眾之一,同時對智能電視激活率和互動率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特別是近些年,家電市場的消費人群正向著以80、90后為代表的年輕化方向發展。如果說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產品,讓80、90后的消費人群找到了專屬的產品定位,那么,以智能電視為核心的智能家電恐怕也是現階段最能打動年輕消費者的“尤物”了。
提到蘋果(501.07, -6.67, -1.31%),它的成功不僅僅來自于終端產品的突破,更因其打造的互聯網企業的全新商業模式。如果說蘋果當年利用iTunes網站出售更多的iPhone,從而獲得收益,那么現在Apple TV的商業模式卻與iPhone截然相反。Apple TV的收入不單單依靠硬件的銷售,而是通過廉價的硬件銷售來促進內容的銷售。內容服務形成的良性循環,不僅對“個性張揚,喜歡時尚、專屬消費品”的年輕消費人群更具吸引力,同時相比一次購買終身受益的硬件而言,內容服務帶來的持續性收益也延伸了電視行業的整體盈利空間。
或許正是這樣的商業模式給國內IT和互聯網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啟示,所以,正如業內專家分析,IT、互聯網企業進入彩電行業,將會革新傳統彩電行業的盈利模式,推動著電視產業從單純賣硬件終端向賣內容為主的發展模式轉變,“內容、應用、平臺、數據”將成為彩電行業未來新的盈利通道。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還指出,智能電視對IT技術的依賴度高,基于操作系統建立起來的智能生態,以及圍繞智能生態形成的全新商業模式將是電視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
彩電制造商從容不迫 面對變革陣痛早有準備
不過,隨著創維、長虹在“阿里事件”中公開表示不加入阿里TV生態聯盟,讓互聯網企業欲借傳統彩電廠商“壯威”的愿景再次落空,同時,也讓原本被多數人看好的“互聯網+傳統廠家”的模式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而傳統彩電制造企業對IT、互聯網企業的“反叛”,主要基于以下幾點原因。客觀方面,非彩電制造企業撈過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帶來“利益分割”。當互聯網跨界進入電視以后,電視行業正在試圖走依靠內容收費的模式。而對于通過產品差價實現贏利的傳統彩電企業來說,終端硬件的利潤越來越淡薄,當然是他們無法接受的。此外,互聯網企業的電視產品在性能指標上無法和傳統電視比肩,在渠道方面,消費者人群優勢也比較低。
主觀方面,不甘愿只做硬件供應商的傳統電視廠商,近些年一直在圍繞基于智能電視操作系統形成的家庭互聯網電視做準備。國內廠商長虹、創維、海信、TCL等,不僅每家都有上千名的軟件工程師,為打造自己的互聯網而努力,同時在智能系統研發方面也不斷突破。例如,去年長虹就率先推出其深度定制的AndroidUTV Plus操作系統,近期長虹又攜全新U-MAX OS升級版操作系統亮相武漢。今年上半年創維發布了云電視操作系統“天賜”,并不斷完善人機交互界面,通過與內容運營商合作的模式產生新的商業價值。而海信也在今年高調推出,采用簡單易用的全新操作系統的VIDAA TV。
此外,電視智能化不同于PC、Pad和手機屏,即使同樣具備豐富的智能應用和多樣的智控功能,也無法脫離其“觀看”的本質屬性,更無法避免地向大屏時代邁進。所以,相比PC時代的鍵鼠操作、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觸摸操控,電視互聯網時代,到底是遙控器、語音還是體感操控,還有待終端制造企業摸索和創新,而這是非彩電制造企業在短時間內無法企及的。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還表示,彩電領域新舊勢力的對抗,已經從單純的“終端產品之爭”轉變為“家電互聯網理念之爭”,雙方雖認知不同,但彼此的跨界發展,給彩電業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挑戰。
顛覆家庭互聯小時代 終極目標旨在用戶體驗
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傳統電視行業的轉型勢在必然,以4K、智能等為代表的創新技術是引領家庭互聯網時代不斷發展的基礎和動力,但處于家用電器核心地位的客廳電視,要想真正顛覆家庭互聯網這個“小時代”,終極目標應該是“用戶體驗的提升”。特別從消費者需求層面來看,電視智能化的目的就是能夠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體驗與服務。對于消費者而言,衡量“高端家電產品”的標準不僅僅是炫麗的外觀、一流的配置或者多樣的智控功能,更不是會隨產品換代更新而上下浮動的價格,體驗和服務將成為未來電視乃至所有家電產品的最大賣點。
在“阿里事件”中,互聯網企業從“互聯網切入”關注“設備上的互聯網”,而傳統彩電廠商從“家庭為切入”關注“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人與人的連接”,所謂理念上存在迥異的差別,歸根結底也是回歸“用戶體驗”的問題。家庭互聯網時代,智能電視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應用而出現的又一端口,而是成為能夠行使更多功能與價值的生活智能平臺。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調查辦公室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智能電視的銷量為800萬臺,但是激活率僅為27.5%。這意味著超過七成的智能電視用戶從未使用過智能電視的網絡服務功能,而是把智能電視當成普通電視來使用。這其中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智能電視的用戶體驗度不佳,操作過于復雜等因素造成的。
此外,業內專家還表示,智能電視體驗的全面提升,不僅需要整機廠商的努力,更需要芯片、面板、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廠商等進行更大程度的產業協同,共同參與研發和技術創新,完善智能電視生態系統,才能真正提升用戶體驗。在業內率先提出“智能生態戰略”的長虹就是成功整合產業鏈協同發展的代表。特別在“智能基因”工程的作用下,長虹于近期先后推出國內首款復合型智能語音芯片以及全球首款超級語音瀏覽器,并已陸續搭載到其長虹U-MAX客廳電視新品中,不斷向長虹倡導的“簡單+好用”的智能操控目標邁進。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指出,未來以電視為中心的家庭互聯網,一定不是照搬移動互聯網模式。無論是互聯網企業亦或是傳統彩電廠商,都在構造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智能生態系統,但未來誰將成為產業鏈的整合者,或者雙方是否有可能走向“互補共贏”,還要交給市場來評判。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