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平板電視市場將延續2011年的增長趨勢,整體增速繼續下降,但3D電視或將成為市場主流,智能電視的滲透率則隨著長虹、三星等中外彩電巨頭和聯想、蘋果等IT巨頭的加入會有大幅提升,成為2012年乃至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主流產品。
面對這一復雜的市場格局,國產彩電企業該如何應對?筆者認為,國產彩電企業在2012年仍需踏實腳步,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以促進企業持續穩健發展。
就目前全球彩電市場的情況來看,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電視機制造市場。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電視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已達到70%——這是國內彩電業一直引以為傲的數據,相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日本品牌壟斷的局面,目前國產彩電業已基本掌握了國內市場。
國產彩電企業之所以能在國內市場占據70%的份額,主要依靠三點優勢:一為本土優勢,說得通俗一些就是國產電視更接地氣;二是價格優勢,國產電視生產的產品主要投放于國內市場,在二三四級市場有極大優勢,這主要是價格優勢起到的作用;第三就是售后網點的分布,多數國產品牌擁有數百個售后網點,遍布全國。
但是,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國產彩電企業的前景——中國已然被冠上了大而不強的代工廠的名號。據統計,2011年我國彩電出貨量為2.2億臺,能有如此大的出貨量,代工廠商是重要的貢獻者之一,這是中國國產彩電品牌的難言之痛。同時,為了與外資品牌競爭,國產彩電品牌打起價格戰,企圖通過薄利多銷來保住自己的總利潤。但是,價格戰的惡性循環一旦形成,后果遠不是國產品牌所能控制的,只有擁有核心技術才能占據高地,在競爭中獲有一席之地。
所以說,雖然國產品牌占據了國內彩電市場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但是在全球彩電市場,三星、LG、索尼等外資品牌仍擁有全球彩電市場的半壁江山。要改變這一格局,使國產彩電品牌在全球大放異彩,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成為真正的強者,就必須改變現狀,不能“閉關鎖國”,其中外圍突破成為重要環節。
日前,海爾集團建議在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下塔吉爾市成立家用電器合資企業。筆者認為,隨著家電業的發展,行業間的競爭日趨全球化,擁有自主品牌才能提升競爭力,其中打造具備全球實力的自主品牌很有必要。有實力的家電企業一定要走出去,不僅要在全球家電市場輸出家電產品,還要輸出品牌,扭轉中國家電企業在全球的形象,塑造一個有價值的品牌符號。
去年下半年至今,智能化概念的普及,給了國產電視一個新的機遇,同時,日資品牌中的松下、索尼、夏普、東芝等電視企業多年虧損,致使其在智能電視戰略領域回縮,這也給國產品牌騰出了更多的國際市場空間。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