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6月1日,為期一年的節能補貼政策到期,政策推動了節能家電的規模化發展,消費拉動效果明顯。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政策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企業患上了“政策依賴病”,而市場也被超前透支,在一些領域產生了產能過剩的現象。您如何評價節能補貼政策的效果?創維如何應對“后補貼時代”?
楊東文:節能補貼政策退出市場,這是一個具有標志性的事件。在此之前,我們推出過家電下鄉、以舊換新,都陸續退出市場,節能補貼政策是當時全球金融危機,消費推動市場轉型的大背景下,推出的一些促進消費的特殊性政策。這些政策首先肯定是正面,任何一項政策很難做到十全十美。
首先,節能補貼政策促進了家電產品的升級換代,推動了產業技術進步,耗能大、能效低的產品被淘汰。現在200升的冰箱產品,日均耗電量不到半度,大約在0.38到0.4度,這是以前很難想象的事情,這是政策帶動和推動的效果。第二,節能補貼政策在家電市場拉動、促進消費方面也切實起到了作用。第三,對于家庭的家電消費,淘汰舊的耗能產品,買節能的產品,補貼政策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當然,行業和輿論對于節能補貼政策也有一些詬病。第一,對于市場運行的客觀規律來說,形成了一定的扭曲,本來是自然運行的市場,由無形的手調節,政府參與后,造成消費能力提前透支。
第二,客觀上存在不公平的問題,只有買節能家電補貼的人才能享受優惠,不買的人則享受不到。這一點上,我們是否可以參考香港、澳門的做法,直接給居民發消費券。
第三,補貼政策的流程比較長,因為是“價外補”,對于廠家來說,涉及現金流量上的壓力,這個過程占用了供應商的現金流。
總體上,這種政策一個比一個成熟,部門的協調能力、流程的科學化方面都有進步,是“得大于失”的。對于廠家來講,由于政策的退出,涉及到產品型號的切換;第二,如何應對市場的波動也成為一個問題,供應商要把握好庫存的管理、通過自己的力量激活市場。
最后我提一點建議,國家促進消費的方式有很多,除了這種政策之外,還是要從根本上促進消費的增長。消不消費,是收入的問題。通過減稅、提高個稅扣減基數,在稅制結構上進行改革等,也能夠起到促進消費的作用,而且更加公平。歐美國家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