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2萬臺電視一天銷售一空,一邊是大刀闊斧與夏普這個有“液晶之父”美譽的企業深度合作。樂視和聯想成為近一段時間智能電視領域的絕對主角。
誰也沒料到掀起這場血雨腥風的客廳大戰之旗手居然是兩家曾經與電視機根本不沾邊的企業。有人質疑他們是以攪局為目的;也有人分析,他們給這個固步自封的產業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模式。
我們姑且不去分析其結果,因為不到最后一步誰也無法預料。但可以肯定他們都是身懷絕技而且有備而來對手。
樂視憑借著其內容的優勢,進行著電視產業各個環節的拼接。只要對內容有需求,樂視超級電視就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一旦用戶積累到一 定數量,就有資本去和上下游廠商去談訂單,規模在,成本就能控制,加上其僅此一家的渠道模式,樂視可以說是掛著內容的招牌,下的是空手套白狼的棋。
聯想或許比樂視顯得踏實和老道一些。在征服電視這塊屏幕之前,他已經征服了電腦這塊屏,憑借著老練的IT模式,在移動端聯想也在有 條不紊的進行著。聯想認為憑借著長期在IT領域積累的品牌優勢和制造經驗,加上對智能平臺的良好把控,進入智能電視領域,幾乎就是簡單的加法平移。
然而,如此一招鮮的絕技并未讓上述二者在電視領域嘗到任何意思甜頭。
恰恰相反,任何獨家的內容優勢,任何制造業的經驗和智能平臺的把控在電視機這個領域似乎不是萬能的。樂視可以憑借著版權優勢在視頻領域風生水起,聯想可以收購IBM,幾乎吃掉了PC領域。但在彩電產業面前,他們遇到了難題。
聯想起初進入電視領域直指高端產品,希望把電視產品打造得像其在電腦市場一樣高端的形象。但沒過多久,聯想電視慘淡的銷售數字告訴他事實并不像想的那么簡單。
聯想現如今還是要地下頭來用1000多元的32寸電視進行終端市場的廝殺。
樂視也同樣遇到了尷尬的問題,從其發布超級電視至今兩個月里,其從未正式面對過售后服務的問題。
當然,消費者的產品都還在定制中呢,何來售后呢?對于其配送網點,渠道鋪設,以及售后維修,訂貨周期等等問題,樂視自己可能也沒有想到對策。
其實彩電業歸根結底在于產業鏈,這不是一招鮮,而是需要你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這里的游戲規則就是:不占有產業鏈你只能被人牽著鼻子走。
聯想雖然找到了夏普,但是并不一定能掌握核心技術。夏普再窮,當時也沒有吧IGZO技術分享給鴻海。聯想只是與夏普合作屏幕采購,以及產品設計等外圍項目,其實找三星或索尼也是一樣的。
遙想當初索尼與三星的合作如此緊密,到頭來也沒有拿到三星的面板技術,在彩電領域仍然沒有話語權。所以聯想更不要指望有人能用自己在產業鏈中的利益去換取其虛構出來的智能平臺。
至此,我們只能說聯想離產業鏈更近了,離游戲規則更近了,但僅僅一次外圍項目合作不足以說明聯想在產業鏈中的優勢。加工、設計、銷售和售后都是聯想的強項,唯有上游是其望塵莫及的,怎樣去彌補短板?未來還需要聯想自己去上下而求索。
樂視的超級電視基本上和產業鏈就不沾邊,誰也無法想到站在產業鏈之外將如何運做好電視市場。屏幕、芯片、售后和組裝沒有一個環節命運能自己掌握,也許樂視應該自求多福,也許樂視也會走出一個令人驚奇的成功模式。
記得從1999年微軟的維納斯計劃開始,大家都在打客廳的主意,結果微軟宣告失敗。2005年又是一波以盛大為首的IT企業在大力推進智能盒子,力圖搶占智能家庭高點,結果也是無功而返。至今已經過去14個年頭了,從沒有人在客廳大戰中真正的勝利過。
幾乎每隔5-7年就有一次客廳革命,這些前赴后繼的戰士們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有一技之長但都不是樣樣精通。任憑你機關算盡,進軍 電視產業根本不是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在這個領域不可能靠著一個環節的優勢,打造一個概念,繼而吃透整個市場。它需要你先學會各種絕招,然后才有吃遍天的 可能性。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