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下一代彩電標準之爭,其核心正是涉及對未來全球彩電市場格局的新一輪劃分和定位。多年來,在這種話語權的較量中,國內企業向來是處于弱勢地位,面臨著被外資巨頭牽著鼻子走的尷尬。
中外彩電企業圍繞下一代產品標準之爭的暗戰,已全面打響。
三星、LG、索尼、夏普正在布局OLED電視,被譽為“繼CRT、LCD、PDP之后的第三次革命性新品”。這延續了外資企業在彩電產品研發上一貫的硬件技術升級路線圖。可以證實的消息是,上述企業已推出可以商業化推廣的OLED電視。而惟一瓶頸則是產品成本的高位。
由于這一產品在硬件技術上的再次革命性突破,改變了人們對于現有彩電的認知與理解,成為外資企業押寶的重心。也將會成為外資企業在今后更長時間領跑全球彩電業方向、掌控產品定義權和市場話語權的新籌碼。
與外資企業明顯不同的是,目前在中國市場上,以TCL、長虹、海爾、康佳為代表的企業正掀起一場以“技術加內容,硬件配軟件”的互聯網電視革命。拋開了外資企業長達30年甚至更長時間以來的硬件技術升級路線圖,借助數字化網絡優勢和終端市場需求,開啟一場“以終端為中心、搭建內容平臺、整合硬件設備”的彩電業未來發展新路線。
可以期待的是,當前中國版本的互聯網電視,以家庭視聽娛樂為基點快速向資訊服務、教育內容等環節擴張,并有望整合電腦、手機等其它載體的諸多應用程序功能,搭建一個全新的平臺。其未來發展的基礎當然是以“三網融合為前提,與手機、電腦形成互動而非取代”。
下一代彩電標準之爭,其核心正是涉及對未來全球彩電市場格局的新一輪劃分和定位。多年來,在這種話語權的較量中,國內企業向來是處于弱勢地位,面臨著被外資巨頭牽著鼻子走的尷尬。眼下,中國企業發起的這輪以商業模式創新為突破口的路線圖,又能否走遠并自成一派?答案或許并不清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中國企業在全球消費電子市場的影響力,將隨著中國市場在全球地位的提升而增長。
筆者認為,一直以來中外企業在彩電上的最大差距,并非原創性的技術開發能力弱,而是兩者在發展速度上的差距,即外資企業一直領先中國企業半步。當中國企業在CRT上具備了產業鏈整合與創新能力之際,外資企業卻在LCD和PDP上掀起了平板時代新趨勢。這種不斷面臨被動參與、被動領跑的尷尬,顯然不能再“自古華山一條道”,必須另辟途徑。
對于企業,技術創新的本質是什么?商業模式的創新是否屬于一種營銷層面的技術創新?產品升級換代的最終目的是為技術而技術,還是為需求而技術?如果上述問題沒有統一標準的答案,那么未來全球彩電業的方向,也絕非是OLED替代LED和PDP電視,這只會成為彩電硬件技術的升級路線圖。而在彩電市場層面上,必然會是以互聯網電視替代現有的單體電視,將電視作為“信息孤島”變身為“家庭信息整合體”。
正如當前中國汽車企業在電動汽車上的布局相似,拋開我們在短期內根本無法在傳統發動機汽車上的自主原創性開發,轉向生產一種全新概念和模式的電動汽車,搶先一步構建相對完善的產業鏈條,從而開辟一條完全屬于自我的發展道路。
不過,當前,互聯網電視功能仍顯單一,只是在收看電視之外觀看電影、KTV或少量資訊,產品的產業平臺和功能亟待開發和擴容。首先,在商業模式上,作為彩電制造商的整合者們,還沒有找到一條合適的路徑,去搭建一個更廣泛的內容平臺,吸引更多的應用軟件和程序開發商,形成完善的產業價值鏈。同時,中國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態度、上網速度等諸多產業環境,也決定著這一產品的升級換代和普及應用。
路很遠,但在腳下,期待中國企業掀起的這一輪互聯網電視將開啟新的產業天空。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