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華電子發布的第三季度財政報告顯示,該公司當季共實現凈利潤2052.5萬元,同比減少2216.6萬元。今年前三季度,廈華共實現凈利潤6139.3萬元,同比減少35.22%。
在中國彩電行業獲利能力整體低迷的背景下,這樣的成績可謂是差強人意。而得益于北美、南美、南非、澳大利亞及中國臺灣等地區的市場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廈華的海外銷售增長了23%。有數據顯示,去年廈華彩電出口量較2008年同期增長90%以上,出口額同比增長超過50%。
廈華方面表示,針對日元的持續升值,它將把對日本的出口作為未來業務新增長點。今年10月,廈華出口日本的彩電數量已達到5萬臺,而且訂單在持續增加。廈華副總經理李永估計,到明年年底,日本市場的收入有望超過公司總收入的一成。
廈華進軍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百思買拓展該國市場。目前,廈華是百思買最大的彩電代工商。另外,廈華也希望借助美國消費電子零售巨頭的影響力擴大北美、南美等市場。
廈華的境遇可以看作中國電視制造行業的一個縮影。除了廈華之外,康佳、TCL等本土彩電制造商在外部壓力下也開始承接大量代工訂單以求得轉機。康佳曾透露,上半年康佳75%的營收來自代工業務。
代工之惑
廈華董事長王炎元曾表示,不管是自有品牌生產或是代工,出口或是內銷,都是贏利手段,賺錢才是王道。不過,對于2004年曾率先向平板電視轉型并一度占據國內液晶電視市場第一位的廈華來說,這句話不無酸楚意味。
2006年,臺灣面板廠商中華映管入主廈華后,在內地市場份額持續下降,海外市場同步萎縮的雙重打擊下,廈華連續3年巨虧,被證交所暫停上市并一度瀕臨破產。對終端產品和自有品牌缺乏經驗的中華映管不但沒有成為廈華的救世主,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廈華的沉淪。最終,廈華在中華映管的巨額短期借款的支撐下渡過最艱難的日子。
2006年,廈華自有品牌貢獻的收入曾超過代工,而當自有品牌不斷被邊緣化后,廈華再次選擇轉型代工。但轉型需要付出代價,眼下,其在國內銷售占比已經下降到兩成多。對此,廈華電子品牌部經理蘇再泉表示,這是企業特殊時期的決定,未來會壯大自有品牌,以后代工和自有品牌比例對半。
據公開資料顯示,廈華目前的資產負債率超過140%,巨額的財務費用可能為承接更多代工訂單帶來了不利因素。蘇再泉承認,資產負債率確實是企業的短板,公司也在努力通過多種方式改變資本結構。
廈華正艱難地從泥潭里爬起,而另一家彩電廠商卻依然深陷虧損。TCL多媒體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純利虧損9.91億港元。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坦言,巨虧主要是清理庫存所致。實際上,代工訂單的減少也是導致TCL營收萎縮的一個重要原因。[NextPage] 2007年,飛利浦原消費電子業務高管梁耀榮加盟TCL,同時帶來不少飛利浦代工訂單。然而,兩年后,隨著梁耀榮的離任,這些訂單隨即飛走。
另一方面,為降低生產成本,以低價策略侵蝕中國市場,外資品牌讓中國整機廠商代工的比例大幅上升。DisplaySearch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液晶電視的代工供貨比例達到32%,比上一季度增加6%。摩根大通預計,今年液晶電視代工市場的產值將比去年翻一番,達到210億美元,到2011年更將提高到300億美元。
有數據顯示,飛利浦的液晶電視代工比重已超過一半;已虧損五年的索尼今年也將液晶電視代工比重由去年的30%提升到50%,明年則提高到70%-80%;而今年東芝出貨量中的50%出自代工企業,明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70%。
臺企獲利
據DisplaySearch預測,今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平板電視市場,銷量達4000萬臺。中國彩電企業從增長中獲利。
表面上看,內地電視廠商也獲得一些外資訂單。不久前,康佳與東芝簽署了70萬臺液晶電視代工訂單。7月份,TCL控股子公司惠州TCL決定與東芝共同組建公司,而TCL在其中承擔的角色就是代工。
如此一來,中國彩電業可說陷入一個怪圈,為獲得微薄利潤不得不為外資品牌代工,這些外資品牌又會依靠低價產品進一步搶占本土市場。不過,為回避與中國品牌直接競爭,此前在內地代工的日韓企業轉而向臺灣地區企業下訂單,導致部分內地彩電企業的代工量大幅下滑,臺灣代工企業的代工市場份額卻增長迅速。
臺灣拓璞產業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受惠于日系品牌大幅提高代工比重,臺灣地區電視代工企業包括鴻海、仁寶、緯創等LCD電視廠商在今年的出貨量增長都超過70%,整體出貨量達4670萬臺,比去年增長93%。該機構認為,受到日、韓品牌廠商持續釋單激勵,明年臺灣LCD電視出貨量將達6250萬臺,預估增長34%。
以索尼為例,DisplaySearch預計明年索尼的液晶電視出貨量目標定在3500萬臺,其中一半以上代工業務落入富士康子公司群創手中,業界預計在2012年左右,索尼所有液晶電視都將由群創代工。在索尼高端電視機領域,臺灣企業也有收獲,緯創將成為索尼谷歌電視的主要代工廠商。此外,面板制造商友達也接到索尼電視機組裝大單,于第四季量產,明年第一季可達50萬臺。
實際上,臺灣企業的野心遠不止這些。富士康先是在去年收購了索尼在墨西哥的液晶電視組裝廠,今年又收購了后者在斯洛伐克液晶電視組裝廠。前不久,郭臺銘還以員工返鄉創業為主發動“萬馬奔騰”計劃,并與麥德龍合資的家電連鎖品牌萬得城電器,以期打造全產業鏈家電帝國,這充分釋放了富士康進軍家電品牌的信號。
11月9日,歐盟委員會批準飛利浦把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電視機品牌銷售和市場開拓等業務出售給全球最大液晶電視代工廠臺灣冠捷。業界分析認為,收購飛利浦電視業務將使冠捷找到切入全球主流電視市場的突破點,努力擺脫低端代工形象,還有望借機躋身一線電視品牌行列。拓璞預估,明年該公司的出貨量可達1800萬臺,比今年成長20%。
國內家電行業專家姜培峰認為,連年的價格戰讓內地彩電企業幾乎榨干了自己,未來中國臺灣地區企業將比日韓企業在價格戰上更具優勢和決心。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