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大國,許多優良傳統都被代代相傳著。古人經商者常云:“誠招天下客,譽從信中來。”在我國古代的商業文化中,“童叟無欺”等寶貴的誠信名言被世代口碑相傳。
縱觀現代社會,網絡發展速度日新月異,傳統的商業經營模式被電商狠狠地沖擊著,各種網絡商城如雨后春筍,迅速發展起來。在“8.15電商價格戰”之后,卻讓我們看到了蘊藏在這個飛速發展行業背后的誠信問題。
事件回顧:自編自演的價格“三國殺”因一條微博而展開
今年上半年,國美、京東、蘇寧、庫巴、天貓等各大電商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價格戰,當時各大電商打得是難解難分。本以為上半年的爭斗會讓這些電商下半年消停一下,可沒想到,就在8月14日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的一條關于招募價格情報員的微博,卻再次引發一場電商之間的“價格戰”風波。
觀察發現:“降價”拼殺雷聲大雨點小,消費者受忽悠
“價格戰”爆發后,許多網友想趁機購買一些心儀的商品。可要購買的商品沒有找到,卻找到了電商“價格戰”之中的許多貓膩。通過第三方比價平臺的監測數據顯示,叫得最兇的京東通過先升后降的手段,使得商品的價格最終整體上漲3.8%。而蘇寧易購、國美在線在內的電商在價格戰之前也均已不同程度提價,而一些超低價位的商品,卻顯示無貨狀態。
通過微博的調查,有90%以上的網友認為,這次“電商價格戰”是他們營銷的一個計量,其中多數產品的型號都不相同,以至于到底是不是最低價都無從考證。而為了營造價格戰的氛圍。
發改委調查:認定價格戰中存在價格欺詐行為
發改委價監局已經對電商“價格戰”展開調查,發改委價監局初步調查認為,價格戰過程中,有電商的促銷宣傳行為涉嫌虛構原價、欺詐消費者。并對蘇寧、國美、京東進行處罰。
誠信是經商之本
分析:為何商家要“透支”誠信?
孔子有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講的正是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可電商為何還要與誠信背道而馳呢?
1、行業競爭巨大,傳統企業扎堆觸網
商務部發布《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15年,中國規模以上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比率將達80%以上。由此而引發從2011年開始,傳統的企業開始扎堆觸網,蜂擁進入電子商務領域。雖然規模和影響力還不足以和各大電商相比,但長期以來,帶來的發展影響確實顯而易見。
2、行業監管不力,無序競爭有逆發展
充分的市場競爭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產業長遠發展;而沒有規范的惡性競爭則是破壞市場秩序,給產業帶來負面作用。價格戰作為企業的一種營銷方式,其目的不應只是博眼球、做噱頭,光靠價格戰來推動的商業模式是無法持久的。
3、制造輿論宣傳并不需要成本
此次電商的價格戰之所以能夠引發眾多網友的關注,主要是來源于信息飛速傳遞的網絡媒體。當劉強東微博發出的僅10分鐘,就已經有上千條轉載量,而媒體行業的新聞報道也接踵而來。這樣,無形中也給電商做了沒有成本的廣告。
4、誠信能獲得認可,但短期內無法獲得利益
誠信雖然是所有經商者掛在嘴邊的口號,但對于競爭激烈的電商行業,講誠雖然能獲得更多的口碑,但相比設置一些“糖衣炮彈”的價格誘惑,在利益上獲得的回報會更快一些。
5、消費者的消費特點,滋長了電商“透支”誠信
對于消費者而言,許多家的商品再品牌、型號上都一樣的時候,往往更吸引他們眼球的,是價格的高低。所以,電商抓住消費者的消費特點,在價格上大做文章,而傳統的誠信問題被商品標價透支的越來越多。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