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網HEA 12月27日原創]聯想2012年中期報告顯示,本財年上半年,聯想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的銷售量同比均有顯著增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排名第二,僅次于韓國三星電子。
然而,作為聯想“四屏一云”戰略的重要一環,聯想智能電視自今年5月份推出后市場反應平平,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大好業績形成鮮明反差。
日前,業界甚至一度傳出聯想智能電視在上市頭四個月里的銷量一直停留在兩位數,即使在旺季之后,總體銷量也僅有1200余臺。
聯想中期報告中的一席話“市場初步反應理想”顯然未能掩蓋聯想在智能電視業務上的進退兩難局面。
缺失了智能電視這一塊最大的屏幕,聯想的“四屏一云”戰略猶如麻將桌上的三缺一,頓失一員,且差距不斷拉大。
賣概念 聯想智能電視難以俘獲消費者“芳心”
作為一家業已登頂全球PC產業巔峰的科技巨頭,聯想在科技與產品創新上的理念顯然要遠遠高于傳統的彩電制造廠商。
從5月份聯想推出智能電視以來,業內對于聯想電視的期望值多在于其IT化電視概念。以IT企業的視角來造電視,對于電視行業來說,新鮮血液的涌入有益于推進電視產業的革新。
在未來物聯網時代,電視、個人電腦、手機等產品的一體相連是大勢所趨,而傳統彩電廠商在科技與網絡的融合上仍處于摸索階段,新軍聯想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科技概念是傳統PC業務贏得市場的重要砝碼,它代表了不斷創新的精神。在更新換代周期急劇縮短的PC市場,聯想賣概念如魚得水,順應了多數消費者求新、求變的需求。然而,在智能電視事業上,聯想并未發揮出IT企業獨有的創新概念優勢,反而淪為跟風者。
從聯想業已推出的K系列與S系列智能電視產品,無論是硬件或是軟件、應用和服務上,聯想智能電視并未顯現出聯想的IT色彩,反而陷入了被傳統彩電廠商擠壓的尷尬局面。
當概念不再受到市場認可,聯想智能電視想要贏得消費者“芳心”亦可能成為一席空談。
智能手機事業興旺 電視業務面臨單項選擇
在國內本已競爭激烈的智能電視市場搶占立足之地,對于初出牛欄的聯想來說,挑戰成功幾率并不大。
渠道短板、品牌固定、營銷資源力度小,聯想智能電視每前進一步,都可能失望一點。因此,業界人士對于聯想智能電視的未來命運并不看好。
除了渠道、營銷方面不理想外,聯想智能電視的價格過高也令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以聯想5月份上市的K系列42K71 3D智能電視為例,其官方報價為6499元,而創維一款42英寸3D網絡智能電視42E615L在享受400元節能補貼前的價格卻僅為3499元,兩款同尺寸彩電的硬件配置并無過大的差距。
按照聯想相關人士此前的說法,聯想智能電視主要供應高端市場,鋪貨范圍集中于一二線大城市。
然同類產品如此大的價格差,潛在的高端用戶未必就會買賬。欲仿效蘋果公司跳高開啟智能電視棋局的聯想,未曾想到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聯想自設迷局已然顯現。
相比之下,聯想智能手機業務亮點頗大。聯想中報顯示,上財年聯想MIDH業務的銷售額主要來自于中國智能手機的銷售,同比上升163%至13.05億美元,毛利上升19%。中國市場為聯想智能手機業務貢獻了20倍的增速。
市場調查機構WITSVIEW甚至認為,聯想智能手機在2013年可能會威脅三星的龍頭地位,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拉近與三星的差距。
與智能電視渠道難建,品牌推廣難不同的是,聯想智能手機通過與國內三大通信運營商的綁定合作,迅速打開了國內市場,加之其網絡、商店銷售、與PC關聯等因素,聯想智能手機產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銷售量場面。
相比來看,聯想智能手機在與PC科技概念的融合上遠遠勝過智能電視事業,加上聯想國內平板市場的推進,智能電視業務越發顯得雞肋。
除了自身內部新業務發展失衡外,傳統彩電廠商顯然不會給予聯想“侵入”電視領地的機會。長虹、創維、海信等國內傳統電視廠商紛紛觸網,推進智能電視的升級和創新,嘗試在智能電視中植入新的電視理念已成業內共識。
面對尋求技術和產品革新的彩電制造商,本已陷入拖后腿局面的聯想智能電視又遇強敵,短期內很難出現智能手機事業般的繁榮景象。
是在沉寂中繼續緩慢潛行還是就此隱退,應該說,這是聯想目前不得不面對的一道單項選擇題。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