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S4沒有發布的時候,筆者曾經表達過“游戲能夠拯救DIY”的觀點,但是就現在看來,糟糕情況比筆者想象的更為嚴重。隨著萬得城和百思買等連鎖電器商城的退出中國,包括DIY賣場在內的IT類線下賣場已經走到歷史的分叉口。
回顧:萬得城關門 鴻海3C夢破碎
2 013年3月2號,萬得城宣布11號將關閉上海七家們是,僅留下客服中心進行運營,直至4月30號關閉,作為鴻海和歐洲第一3C通路麥德龍集團開設的萬得城,歷經2年余終于關閉。
2010年11月,鴻海集團下的富士康與麥德龍旗下的Media Saturn聯手打造上海旗艦店,以“分權式管理模式”以及“買斷制”利器,最終還是敵不過本土大鱷。
賣場:那些年我們泡過的電腦城
2008年國美與明基達成戰略結盟,副總裁李俊濤甚至放言要“對電腦城洗禮”。全國的賣場確實在不同程度上的減少:2011年北京太平洋電腦城 6月停業,其實這只是最明顯的一家,實際上更多在無聲無息的消失:貴陽的“西南電腦城”,“腦百姓電腦城”,“鴻都電腦城”都有關閉或者改變用途。
線下B2C:既是優勢也是劣勢
2008年國美曾經說過要洗禮電腦城,但是面對2013年的電子商務環境,國美自身情況也不容樂觀。2012的11月19日,國美的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已經錄得巨虧6.87億元,對比去年同期的17.91億元的利潤相去甚遠;毛利率下降了2.97%,營收下降18%。
2010年購入庫巴,搞雙品牌運營;到后來黃光裕入獄、內部奪權如果說影響盈利能力,跟線下賣場的劣勢扯不上關系的話,那么蘇寧或許是一個更加好的例子。
蘇寧自從收購紅孩兒之后完成了2012年的營業額,另外在香港也并購了老牌3C鐳射電器,并且準備將來逐步將門店伸向澳門以及東南亞。盡管如此,但是網絡上電子商務的大頭依然是京東和阿里的天貓/淘寶。
未來:線下成本一定成為累贅么?
1)線上成本逐步上升。兩者差距逐步消減。隨著線上推廣逐漸火爆,推廣價格也日漸看漲。目前來自X東的某些DIY配件,甚至會比傳統賣場高,但是由于需要自己去提貨以及京東含稅以及正品保證,所以還是占一定優勢,但是價格優勢不再。
2)門票制或許可以參考。很多線下賣場都是成為了各種體驗店,成本大還沒有營收,更多記下價格跑回家網購。要不就使用“購買后免門票”的模式,要不就用直接旗艦店操作,只體驗不直賣,下單送到家。
3)引入增強現實技術,減少實際囤積貨物以及樣板,店面也可以大幅度的減少。另外可以根據時段來切換體驗的產品,甚至單間體驗產品。不過缺點就是技術仍未算成熟。
4)國家政策。以香港為例子,當地的小型商品都有大量的稅費減免,所以可以看到眾多差異化的小店得以在香港寸土千金的中心區得以生存,而不是單純的大超市模式碾壓一切。同類的還有日本的秋葉原街。在合理的扶持下線下B2C都能成為重要的體驗資源。
消費者:我們應該如何做?
價格低的東西,可以直接根據品牌來購買,例如一個電吹風;如果是稍微貴(千元以上)的東西,例如5K左右的筆記本,就應該先體驗在去購買。至于在何處購買,網上諸如有積分,返利以及將購買產品分享的功能,所以線上購買是趨勢。
什么時候適合線下購買?大城市的大型電腦城,如太平洋電腦城等由于大城市競爭劇烈,價格跟線上差不多,尤其是如果貨源控制得好,網上價格不會太低,線下能議價的話,甚至會低一點;另外小配件例如U盤SD卡等,算上運費線下會便宜點,也能馬上用上。
另外線下的賣場還會幫你做一些維護,例如裝軟件等,雖然裝盜版系統是不合法的,但是目前對小白來說,裝好能用其實相當重要。
售后方面,電子商務需要往來寄送,如果是偏遠地方則價格較貴,另外對于小白來說,寄送整臺主機或者筆記本整機都有機會破損,甚至引起二次傷害,而線下購買則可以自提去維修。
商家自救:低利潤無可避免
失去規模效應,微利時代無可抗拒。隨著網上支付手段普及,安全性的增加都讓電子商務成為主流。及早轉型或者打造自有品牌,或者強化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都是發展方向,但是如果沒有國家政策支持,小鋪再有特色都要倒閉。
創造線上無法替代的價值。筆者在2012年中曾采訪英特爾中國區銷售與市場渠道和大客戶部總監柯道遠先生,為什么Intel至尊地帶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在 2012年在國內持續增長:對性能有追求但是并不像了解太多硬件的玩家正是至尊地帶的受眾,完善的售后和專業的導購,以及較少的盈利壓力早就更好的買賣空 間。
小眾化獨家產品。在IT追求個性化的年代,大規模采購的電商并不能滿足部分小眾群體的需求,一些平時我們需要海淘或者其他渠道才能獲得的產品,不過這只適應于淘寶+線下的模式。
結合維修點的銷售模式。筆者在2011年接觸到源之源,就是一個連鎖的維修點,附帶部分的銷售功能。類似沃爾瑪之下仍然有7-11便利店一樣,身邊小型的IT站有存在的必然性,結合IT專業服務、故障產品替換等。
全文總結
線下賣場路在何方其實是一個偽命題。產品體驗,專業導購,個性化服務是無可取代,線上所謂的正品保證和低價,前者是商家的最低要求(騙子必須死,需要解釋么?)后者隨著線上的推廣費激增,原先的成本優勢也消于無形(X東首頁推薦跟旺鋪租金一樣都是成本)。
不過渠道扁平化是必然趨勢。電腦、單反等IT產品在普及的同時,也同步降低了“體驗”的需求,但是例如大宗耐用品,如汽車、表、金器等還是難以被電子商務代替。換而言之,高價DIY產品或者使用時間較長的貴價IT產品,線下賣場依然有生存空間。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