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政策收緊,對于互聯網電視牌照方而言,由于受益政策紅利的影響,未來可能相對滋潤。但對其他心存僥幸的利益相關方而言,現在的處境卻頗為尷尬。這里面最尷尬,被坑的最苦的應該非樂視莫屬。
據虎嗅網的報道,昨天,樂視網罕見地出現半年多以來一次放量大跌,收報于36.28元,大跌9.75%。而上一次超過9%的跌幅,還是去年冬天。
要知道,前日,樂視剛剛預披中報業績:營收增長270%-320%,達27.8億元至31.6億,凈利同比增28%-38%,數據相當靚麗。
過去半年,樂視資本運作也很活躍。賈躍亭本人目前據說還在美國考察,前天接受采訪時說,美國也沒有樂視這種商業模式,似是在為資本謀。
為何在業績靚麗、布局完善、開始出現規模效應的時刻,出現深跌?樂視有業績支撐,下半年往往又是最好的營銷時光,深跌應該不是中報預披見光死效應。
涉嚴重違規總局不許牌照方與樂視合作
昨日,筆者從一名資深廣電業人士處獲得一份材料,大致就是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下稱總局)約談7大電視臺(OTT牌照方)的事。
流媒體前日最早發布了相關信息,但部分文字明顯隱去。筆者獲得的材料里,總局點到的牌照方存在的幾大違規問題,其中“與嚴重違規互聯網企業合作問題”一條,有這樣的敘述:
“樂視的違規行為總局一直給予高度重視,已經口頭告之牌照方不能與樂視進行合作。現在國際臺、華數仍在與樂視進行合作,要求牌照方對于總局正在查處的企業,牌照方一定不要與之合作。”
這讓人立刻想到,半月前,樂視與小米兩家對掐時,后者對外放出的消息:CNTV已不跟樂視合作。當時,樂視回擊稱,與CNTV合作一直很好,至今仍有幾十萬互聯網電視終端集成其播控客戶端。
當時兩家公司都沒有拿出切實證據,CNTV則一言不發。也許,就像上述材料提到的,當時總局只是口頭告知牌照方不要與樂視合作,并沒有明文要求。
在這次“約談”牌照方之后,可能就算是文字證明了。如果不是這件事,好像也沒有什么因素能導致樂視網股價大跌。
樂視涉嫌“嚴重違規”行為猜測
樂視怎么會涉嫌“嚴重違規”呢?分析下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上次,樂視在北京海淀區法院起訴CNTV與小米時,暴露了自身內容合作方面的風險。
就是說,樂視不是OTT牌照企業,而是一家互聯網企業,它的版權內容,為何能進入CNTV集成播控平臺,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場上的OTT盒子中?
181號文規定,牌照方集成播控平臺不能接入互聯網公司內容服務平臺。這一點,總局這次約談時,再度重點強調。
樂視與CNTV主要采取了與牌照商合作“視頻專區”的形式。這樣,樂視雖然不是牌照方,但接入CNTV平臺后,其視頻內容就等于有牌照方背書,看上去能過濾掉風險了。
但這仍繞不過181號文的明文表述。樂視不是文件中強調的合規的OTT內容服務商,它是一家視頻網站、一家開放的互聯網企業。
當樂視為了打擊小米,不惜將CNTV、小米告上法庭后,原本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商業合作,風險忽然暴露出來。樂視標榜的OTT內容優勢與版權合作,本身從源頭上就不合規,興訟不過是以不合規打擊另一種不合規,出發點就錯了。
也許,當初CNTV將樂視內容變相集成到小米盒子,就是忖度著樂視不敢過于聲張。畢竟風險曝光,大家都沒錢賺。
我們看到,當樂視狀告CNTV、小米,勝訴后,CNTV幾乎不發一言。CNTV應該非常明白自己負有主要責任,與樂視的內容合作一開始就有風險,再將樂視內容集成到小米盒子里,是錯上加錯。
廣電約談牌照方的文章,最先出現在流媒體網上。不過,文章隱去了樂視的名字,說這家正被查處的企業,是“一視頻網絡企業”、“某互聯網公司”。
當天,一名好事者媒體,不知有意轉移視線,還是不明就里,言之鑿鑿地說,這個公司就是深圳快播。而事實上,快播犯的事,根本與此無關。
樂視商業模式、融資案面臨沖擊
樂視股價近乎跌停,或許就是上述背景所致。
當樂視與小米對掐后,總局那時應該已口頭要求各家牌照方不要與它合作。而樂視當時卻對外表示,公司也與杭州華數、國廣方面有牌照合作,牌照方不止一家。
這種表態似乎缺乏政治意識,等于說將總局口頭指令當耳旁風。這次總局約談牌照方,直接要它們不要與正被查處的樂視合作,風險一下放大。
股價跌停,不會對樂視造成真正影響。A股新媒體概念板塊,它給許多投資者帶來美好記憶,人們恐怕還會繼續追逐。
但樂視的業務,短期可能會受到重大影響。要知道,總局的言論,將直接影響它的內容合作,沖擊到從內容到終端、渠道等垂直一體的商業模式。
樂視沒做OTT終端之前,獲利主要靠版權分銷與廣告收入。涉入終端后,它收縮分銷,強化獨立的版權運營,以便與OTT終端銷售打包成整體方案。所以人們看到,樂視電視雖然價格具有很大優勢,但會捆綁兩年內容年費。它借此預收了許多錢,但卻透支了未來一年的版權消費。
從OTT電視來說,能賣出前向收費的百萬級產品,樂視算很成功。老百姓還很習慣為內容付費,一旦度過兩年周期,他們很可能放棄樂視。如果總局整頓嚴格執行,牌照方拒絕集成它的內容,樂視營銷將受到重創,產品難賣,已賣的終端甚至遭遇退貨。
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對此大概不太樂觀。昨天一條新聞顯示,人在美國的他,對外表示,美國市場都沒有樂視的商業模式。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他似乎通過強調樂視商業模式的獨立價值,委婉表達不滿,又不敢點破。
除了業務面,樂視融資行為也可能遭遇壓力。據獲悉,樂視正在嘗試一項創新融資,以迎合創業板配股條件開放,目前,正與多家機構接觸,有望成為創業板政策調整后的第一波融資嘗鮮者。
但是,廣電總局連續出手整頓OTT市場,此次更是點名樂視,要牌照方不要合作,已讓部分機構謹慎對待融資案。它們擔心,整頓可能直接沖擊樂視商業模式,弱化它的競爭力。
讓人不解的是,整頓、融資案關鍵時刻,賈躍亭本人卻待在美國不回,讓人猜測公司治理與運營或許出現什么問題。
過去兩年,樂視布局狂飆突進,資金鏈一直很緊張。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公眾能夠看到,2010年以來,賈躍亭本人共有大約15次股票質押行為,其中8次 質押股票,7次實施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后者發生在最近7個月),大部分理由都是因個人資金需求,傳遞出樂視的資金壓力。
樂視二級市場備受追捧,但盈利能力并不強。尤其進入互聯網終端后,面臨營收規模與毛利下滑挑戰。如果進一步涉入手機,挑戰將更明顯。上述風險下,樂視版權運營雖獲暫時成功,如今廣電整頓強化,樂視這一核心競爭力,面臨重大挑戰。
我批評樂視,主要集中在營銷夸張與不透明,涉嫌操縱股價,但對它的商業模式還是充滿敬意的。就向賈躍亭所說,整個海內外產業界都很少見,美國也沒有,它與移動互聯網領域的蘋果有相似之處。
樂視股價已遭受沖擊,或許還會延續。我不希望看到樂視的探索被總局政策監管挫傷。政策應為創新開路,而不是成為阻力。我支持嚴格整頓,但更期待,中國OTT領域,能盡快出臺兼具可管可控與互聯網開放精神的政策。
當然,這個也需要工信部等部委的支持,更需要霸道的電信運營商們收斂市場放縱與單向滲透,與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一起,共同為中國OTT產業出謀劃策。(來源 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