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大企業,一大波風險投資,再加上一群科技信徒,已經把智能可穿戴設備描繪成最朝陽的產業。盡管概念很火,但目前智能穿戴市場仍處在“叫好不上座”的市場“導入期”,甚至可以說是原始的“石器時代”。
市場處在導入期
盤點一下目前已經問世和即將問世的可穿戴設備,基本有四大類:運動和健康輔助的JawboneUp、Nike+Fuelband、FitbitFlex 以及國內的咕咚手環、大麥計步器等;可以不依附于智能手機的獨立智能設備iWatch、三星Gear、果殼智能手表;作為互聯網輔助產品的GoogleGlass、百度Eye類產品;與物聯網密切相關的體感設備MYO等。其中,大部分都是腕戴式設備。
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這些智能手表、手環、眼鏡等感興趣的人還主要是那些熱衷于運動的人,他們喜歡將個人健身信息上傳到朋友圈。但市場還缺少成功范例,缺少典型產品,缺少統一標準。而蘋果智能手表要到明年才真正上市。
“市場還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培育和發展過程,主動健康意識和主動健康消費首先需要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然后成為一種共識和向往,之后形成主流,最后變成習慣,市場就全面爆發了?!笨翟椿勇摵蟿撌既思鍯EO余華說。
樂語通訊周邊產品部總監肖遠認為,智能穿戴市場目前還在起步階段,但未來會走向爆發和普及。在應用場景上,還是以運動健身、休閑娛樂、智能開關、遠程控制、醫療健康等為主,目前來看運動健身是未來穿戴市場的主力。他稱,除了手環以外,未來可能出現衣服、皮帶、手表、項鏈、耳環等,未來可能都會變得“智能”,而與“云端”的結合會使未來的穿戴設備有更多的市場空間。
產品同質化嚴重
有業內人士向北京晨報記者分析說,目前的產業陣容兩極分化,一是主打高端市場的國際品牌,價格昂貴,以Pebble、耐克、三星等為代表;二是一些國內的山寨公司,他們以高仿為主,產品低質,做工粗糙。這種山寨現象成為產品質量隱患,在一些健康產品領域,更多產品質量問題導致市場混亂。有說法是,2010年可穿戴設備概念剛興起時,進入山寨廠商屈指可數,到了2013年,有名可查的山寨廠商已近百家。
有業內人士告訴北京晨報記者,目前產業門檻太低,往往一兩百萬就能進入這個市場。山寨們往往一個表帶加一個模塊就搞定了,功能也只是簡單的測重、計步之類,做工粗糙。
據了解,除了用戶購買意愿低外,目前智能穿戴市場還有幾大瓶頸,其中產品同質化嚴重。在京東商城搜索智能手表就能看到有三十多個品牌的幾百個產品,價格從99元到2999元不等。單從功能上看,這些手表似乎并不遜于蘋果手表,尤其在續航能力上,一般在24小時左右。而Apple Watch有消息稱,續航時間大約在半天左右,光這一點恐怕就讓體驗大大下降。
而為提升用戶對可穿戴產品的興趣,廠商都在尋求具有自身特色的產品推廣路線。時尚+健康是比較流行的做法。
2014年高速啟動元年
海通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可穿戴設備將成為下一個消費電子增長點。此類產品能夠實現24小時佩戴,永久在線與即時信息溝通,充分挖掘人體信息并給出相應問題的解決辦法。這幾乎是對人體能力的直接增強,因而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報告預計,2014年將成為可穿戴設備高速啟動的元年。眾多可穿戴新產品集中上市,整體需求開始上揚,特別是蘋果智能手表的推出將極大地推動市場對可穿戴設備的熱情,并帶動整個行業在測量精度、屏幕顯示、軟件應用等多方面實現升級。在眾多利好因素刺激下,預計2014年出貨量將出現爆發式增長。2015 年-2018年可穿戴設備市場將保持60%-70%的年復合增長率,到2018年全球市場出貨量將達1.5億只,市場規模190億美元。(來源 中國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