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近十一,空調業“老大”格力電器率先打出促銷海報,宣稱“20年首次發起空調價格戰”。對此,美的應戰,宣稱“30年一遇的龍卷風”。緊隨其后,海爾、奧克斯、志高、春蘭、格蘭仕、TCL空調等紛紛響應。至此,空調價格戰,再次爆發。
從各個空調企業張揚恣肆的海報中,“公告”、“敬告”......看不到他們是主動還是被迫。不過,卻可以看到他們仿佛打了雞血一般的興奮,頗有“不差錢,誰怕誰”的意味。從表面上看,每一個空調企業的氣勢不輸任何對手。
有數據稱,目前家電行業的空調品牌還剩下100多個。但筆者看來,此戰過后,空調業或將進入寡頭時代,不少空調品牌毫無意外將灰飛煙滅。只因為空調業大佬可怕的“默契”。
“價格戰”成空調業洗牌推手
這并非無的放矢。時間回到2000年,彼時,中國空調品牌大約400家,可謂鼎盛。不過,品牌混戰、諸侯爭霸,也使得當時的空調產量嚴重過剩。基于搶占市場和消化高庫存等因素,從2000年開始,空調行業開始了連綿不絕的價格戰。
“價格戰”能使消費者享受著低價實惠,也可以使各廠商的命運頻生變數。這在2003年表現得尤為突出。以格力、美的為代表的主流廠商,憑借規模、質量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攜龍頭企業之威,有默契地開始了第一次品牌血洗。
2003年,空調品牌下降到140家左右,2004年市場主要活躍品牌僅為50家左右,2009冷凍年,國內市場僅剩下29個品牌……直至現在,消費者集中購買的空調品牌已不到10家。十余年來,空調品牌淘汰率達到了95%以上。而這,與空調業大佬有默契地發起價格戰不無關系。
高業績、高庫存倒逼企業降低產品身價
由于空調門檻并不高,加上OEM的存在,各種品牌空調開始冒出尖尖一角,蠶食三四級甚至農村市場份額。雖然,這些空調品牌占據的市場份額極小,但加在一起其所代表的長尾市場卻不容小覷。
至少現在,格力空調并不允許它們進一步擴張,甚至它們原有的市場份額也要爭搶過來,哪怕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因為,2015新冷年,董明珠要力爭格力電器實現1600億元的銷售目標。
事實上,其它空調企業在2015年也有著不小的野心。美的、海爾都希望新一冷年,進一步把渠道下沉,擴大營銷網絡;TCL空調則力爭2015年銷量增長18%,達到650萬套,一躍成為國內五強;春蘭空調則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重申復興目標,計劃到2015年實現15%的市場占有率目標,進入行業前三;格蘭仕空調則意圖使2015年度國內市場的銷售目標在2014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
除了面臨新冷年的高業績之外,今年的高庫存也是壓在不少空調企業身上的一座大山。目前,全行業庫存有2800萬臺左右,這意味著,如果2014年下半年,不能消化庫存問題,無論是格力、美的、海爾等空調業巨頭都可能會面臨業績不增反降的風險。
因此,眾多的空調業大佬愿意降低產品身價,有默契地開打“價格戰”。因為此舉一石數鳥,可以說算得上是真正的“陽謀”。那些二三線空調品牌不得不跟進,如果跟進就會賠本,不跟進就會淘汰。如此,既可以消化高庫存,緩和市場供需關系,又可以打壓二三線品牌,搶奪市場份額。
筆者認為,空調業大佬舍得利潤,使“價格戰”持續整個2014下半年,競爭力較低的空調品牌將會被血洗。如果只是國慶節,那么對二三線空調品牌而言,國慶節其實就是一個“國慶劫”。(來源 慧聰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