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關閉在上海的等離子工廠后,本周一,松下中國對外宣布將結束在華液晶電視制造業務,這意味著松下在華電視機自行生產業務的終結,其電視機業務進一步萎縮。事實上,不止是松下,曾經輝煌一時的日本電視機行業近年相繼遭遇滑坡,三洋、先鋒、東芝等曾經“高大上”的品牌如今已經不再那么吃香了。
松下在華退出電視機生產
松下是比較早在華開展電視機業務的日本企業,早在1987年松下就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合資企業北京松下彩色顯象管有限公司,1989年開始主要生產各種型號彩電用彩管和背投彩電用彩管。但近年松下在華的電視機生產業務已經每況愈下,2013年,松下關閉了在上海的等離子電視工廠后,濟南工廠已經是松下在華唯一的電視工廠。
據了解,位于濟南的山東松下電子信息有限公司,是由松下株式會社、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以及濟南高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于1995年合資設立的超薄型電視機生產企業,自1996年開始生產顯像管電視機,至今已經有19年,但近年該工廠經營狀況不佳,據稱年產僅有20萬臺液晶電視。
根據松下對外發布的公告,松下已經于今年1月30日終止了濟南工廠的生產,并開始了企業清算手續,松下方面解釋稱,“在超薄型電視機價格競爭越發激烈的過程中,松下作出了難以繼續自行生產的經營判斷?!比ツ晁上乱呀涥P閉了在上海的等離子電視工廠,此番結束液晶電視制造,也宣告了松下在華電視機生產業務的終結。
不過松下方面也強調,終結在華電視生產業務,不等于松下就此退出中國彩電市場。未來在中國市場,“松下將以委托當地生產商改為貼牌生產方式并繼續銷售業務,以期擺脫電視機業務虧損現狀”。
日系電視機品牌節節敗退
近年,曾經輝煌的日本家電企業在電視機業務領域一路潰敗。松下不僅關閉在華電視工廠,據悉還將研究出售位于墨西哥的電視機生產廠,電視機業務進一步萎縮。
收縮電視機業務的不僅是松下。就在1月29日,曾經生產出日本第一臺彩電的東芝也宣布,由于電視業務持續虧損,3月起將逐步停止研發和銷售面向海外市場的電視機,還在就如何處理印度尼西亞等地的海外工廠展開磋商。根據其財報數據,東芝2014年前三季度電視業務的銷售額比上年同期下降15%,降至1542億日元,其中海外銷售額比率為75%。
再往前追溯,曾經以領先的等離子技術走紅市場的先鋒,在2010年將電視品牌授權給了蘇寧使用,而三洋電視品牌使用權也被賣給了國美,也就是說蘇寧、國美通過代工廠生產,分別貼上先鋒和三洋的品牌,在各自的賣場進行銷售,蘇寧、國美也分別負責這兩個品牌的物流、售后服務等一系列流通環節的職能。
在電視機業務領域,仍能夠在國內市場參與較量競爭的日本品牌似乎只剩下夏普和索尼,不過市場份額也縮小了很多,夏普集中發力大尺寸電視的細分市場,另一方面在華的業務中心也辟出了第二重點,那就是健康環境電器,包括搭載其凈離子群技術的空氣凈化器、冰箱等白電產品。索尼則收縮電視業務展現,重新回到其中高端產品的定位,推出4K系列產品,并搭建4K生態圈。
業內人士分析,日本企業在以電視機為代表的家電業務領域集體陷入低谷,除了受到日本整體經濟環境、自身創新能力的因素影響外,與韓國以及中國家電企業的快速崛起有著重要的關系,目前,中國以及韓國企業已經占據了家電行業的主導地位。
日本電子企業業務重心轉移
在家電業務領域遭遇滑鐵盧的日本電子企業,事實上已經將業務重心轉向了其他領域。東芝在華商用業務領域的收入已經占到了東芝中國業務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業務領域包括半導體、閃存、中小型液晶顯示屏等電子元器件業務,以及發電設備、輸配電設備、軌道車輛用電器產品、醫療器械、電梯等基礎設施業務領域。至于家電、照明、平板電腦、筆記本等消費電子業務,對其業務收入的貢獻已經相當小。
松下也早就開始了從競爭激烈的B2C市場向更具潛力的B2B市場轉型,2013才年松下以及中國業務得以實現扭虧,主要就是商用業務的帶動。松下已經將一些基礎性技術的應用從原來對消費市場向商用市場轉移,在華則加大面向超市、便利店的冷鏈(冷柜)、電焊機、投影機解決方案、店鋪用遠程監控、能源管理系統等。夏普也在不斷拓展在保健、醫療,機器人,智能住宅、交通、樓宇,教育以及食品、水、空氣安全等新業務領域。
電影、唱片、銀行、保險業務則成為索尼利潤的重要來源,在B2B業務領域索尼也仍保有優勢。本周一,索尼就宣布計劃在2015財年(于2016年3月31日截止)對索尼半導體公司注資,以提升其積層型CMOS圖像傳感器的生產能力。而索尼半導體也計劃進行重組和優化,向圖像傳感器業務加速轉移。據索尼方面介紹,隨著目前智能手機和平板等移動設備的市場不斷擴大,預計對索尼積層型CMOS影像傳感器的需求也將與日俱增。
彩電市場將上演中韓對決
日本電子企業對業務進行轉型調整后,全球電視機業務領域的競爭將主要發生在韓國以及中國的彩電廠商之間。目前,三星、LG分別是全球前兩大電視銷售企業,日企中僅剩索尼在勉強維持,國產的TCL、海信、創維等則緊隨其后。
2014年前三季度的數據還顯示,由于國產彩電企業在海外市場的一路高歌猛進,韓系品牌三星與LG在全球平板電視市場的份額出現縮水,三星電子三季度的全球占比為25.5%,較二季度下降6.3%,排名第二的LG電子三季度全球彩電市場份額為16.5%,環比下滑2個百分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韓系品牌雖然整體份額出現回落,但在高端市場卻仍然占據上風,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數據顯示,在超高清電視市場,三星的市場占比達到了50.3%,而LG為17.5%。但在智能電視領域,國產彩電企業的發展步伐并不遜于韓系品牌,而且國產彩電企業有生產成本的優勢。
隨著TCL、創維等國產企業加速國際化,國產品牌與韓系品牌在全球彩電市場的較量將更加激烈。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中國企業最大的競爭對手來自海外”,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則明確表示,“中韓對決時代已經來臨?!?/p>
業內專家表示,日企在海外市場的全面衰落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國際化的機會,國產品牌應該以技術研發投入和優異的產品品質來驅動外銷增長,并且要加快占領高端市場,加速在全球的擴張。(來源 中國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