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TCL,對個人消費電子領域滲透能力強,是中國消費電子領軍企業,是中國高端制造企業的代表,是中國企業國際并購的先行者,是具有高度進取心和快速變化的企業。”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談起TCL不吝贊譽之詞,他繼而又說道,他眼中的李東生是具有國際視野和獨特商業眼光的企業家,是有堅強韌性和強大內心的人,他是管理大師。
顯然,對于與TCL集團合作啟動產業并購基金,擁有創新技術實力和豐富并購經驗、并且是TCL集團股東之一的紫光非常滿意。
TCL&紫光產業并購基金啟動簽約儀式
繼2月22日TCL公告與紫光集團共同發起設立產業并購基金之后,2月23日下午,TCL攜手紫光集團在北京舉行產業并購基金啟動發布會。發布會上,雙方共同宣布,將充分利用雙方在各自行業強大的影響力、產業上下游豐富的投資經驗及橫跨境內外的資本市場平臺優勢,協同打造百億規模的產業投資平臺,兼具產業協同效應和資本效應,促進中國半導體和消費電子產業的轉型與升級。
根據公告內容,基金將重點投資于紫光集團和TCL集團產業上下游及相關產業、TMT、工業4.0、工業2025及互聯網+等行業的直接投資、并購等。該基金的設立,有利于雙方增強上下游資源整合、延伸產業鏈布局,進一步提高產業協同效應,提升資本和產業互動能力,同時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此外,基金順利運轉后還將提高雙方的行業競爭優勢和盈利能力。
與紫光合作是最佳選擇,百億基金面向全球,聚焦優秀公司
對于TCL而言,選擇與紫光集團成立產業并購基金,這背后有何深層戰略意義?未來將投向哪些重點標的?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在接受中國家電網記者采訪時介紹,2015年初TCL集團將公司原有產業及業務結構調整為“7+3+1”結構,即7個業務板塊,3大服務業務板塊,1個創投集團及投資業務群,而今天與紫光集團成立產業并購基金就是創投部分落地。
談起與紫光此次合作的考慮,李東生表示,“紫光在高科技創新尤其是半導體和芯片技術上有非常強的優勢,TCL在品牌、渠道、產品技術上有成熟的基礎,去年我們產品的47%在海外銷售,對芯片的采用量大,因此雙方有很大的互補性。”
“過往企業設立投資和創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發起創投基金,其他投資人參與,一種是企業直接對產業上下游相關企業直投。而這次涉及的基金規模較大,紫光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并對雙方如何運作基金有具體的思考,考慮到投資形式又不宜太復雜,所以與紫光合作是最佳的選擇。”
李東生透露,基金將面向全球標的公司或項目,目前產業基金會圍繞產業鏈垂直整合尋求機會,100億資金量不小,對整個產業來說也不是很大,所以能做的事情從資源上一定要聚焦,除了資本投出外還要輸出雙方企業的能力,來整合并購標的公司,把整合的標的發展成為產業生態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當中,TCL和紫光更注重對各自優勢資源、能力的輸出,強化提升標的公司的能力,這與資金量小的創投項目有所不同,雙方公司對基金項目更注重收益。
通過基金戰略提升TCL的產品技術能力、服務能力、品牌工業化能力、以及全球化能力,共建產業生態鏈應對全球競爭。
基金背后,大家都很難,如果能解決這道難題,就是好消息
2016年被認為依舊是艱難的一年,很多企業在開年戰略當中提到強化自身產業能力外,更重點提到在資本市場獲取發展突破。
此次TCL集團與紫光設立產業并購基金,不禁讓人聯想到作為制造企業的上市公司在實體產業中是否遭遇天花板。
李東生對此回應道,“2016年,從各個機構發布的企業信心指數上看,都是歷年企業最低的一次,這個趨勢是理性的。但中國很多企業家的實際信心指數要比機構發布的指數高很多。大家的共識是,挑戰是存在的,雖然不能改變環境,但可以改變自身,在這輪優勝劣汰調整的過程中改變自己。”
李東生認為,好消息是大家都很難,壞消息是行業難。大家都很難,如果你能解決這道難題,那就是好消息,我們希望在這輪全球產業調整中,通過產業并購基金的方式為我們尋求更多機會。
“收購和一個企業的發展沒有直接關系,有可能收購越多,企業發展越好,證明這個企業的能力非常優秀”,趙偉國對產業并購認為,并購是比較兇險的事情,70%都會失敗,不失手的關鍵是一定要想透,一定要收購好的企業(具有好的產品好的專利),
對于紫光和TCL合作這件事,趙偉國的看法是,“這是一個趨勢,這幾年產業在生態化,資本在關聯化,生意圈化,我們這個圈子里大家通過資本的協同、業務的合作,實現強強聯合的能力,你不在這個圈子,將來很難玩下去。”(來源 中國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