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國外媒體今天撰文稱,華為正在積極開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消費產品,不僅希望借此打開美國市場,還有望獲得重演三星和LG的成功歷程。
國外媒體今天撰文稱,華為正在積極開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消費產品,不僅希望借此打開美國市場,還有望獲得重演三星和LG的成功歷程。
以下為文章摘要:
押注Android
華為正在積極進軍消費電子領域,不僅在北京的各大商場推廣新款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甚至還參加了一場米蘭時裝秀,希望借此一改以往默默無聞的形象。
華為把智能手機的賭注壓在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上,希望借此奪取蘋果iPhone和三星Galaxy的份額,并敞開大門,接受外部技術。
華為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網絡設備供應商,而且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實現1000億美元的年收入,這也使得分析師十分看好華為進軍消費市場的前景。
“我無法預測華為是否會成為亞洲的下一個三星,但肯定不能排除這種可能。”英國市場研究公司Ovum分析師馬特•沃克(Matt Walker)說。
華為已經在網絡設備市場超越了阿爾卡特朗訊和諾基亞西門子。現在,它還希望將今年的手機出貨量翻番至6000萬部,其中包括1500萬部智能手機。
“我們希望在5年內成為全球手機出貨量第3、收入第5的企業。”華為終端設備部門首席營銷官徐昕泉一邊把玩著手上的IDEOS智能手機,一邊說。
根據華為此前的戰略方向,消費者“不會在我們生產的產品上看到我們的品牌,但我們現在要改變這一戰略。”他補充道。此時,鈴聲響了起來,他從口袋里拿出手機,這是一部iPhone。
研發中心
幾經請求后,華為罕見地允許媒體進入深圳研發中心,向外界展示其拓展消費領域的方式。這棟建筑里處處都體現了華為的創新力。
在第一層,華為研發團隊展示了一系列仍在開發的產品,包括4G網卡、配備無線充電器的智能手機以及搭配透明外殼的時尚智能手機。
允許媒體訪問研發中心本身就表明華為的戰略變化。在走廊里,到處都貼著手繪的手機和平板電腦設計圖。就在角落里,還放著一臺不同尋常的3D打印機,可以幫助研發人員制作手機模型,從而更直觀地體驗他們的設計。
研發中心的訪客和員工禁止攜帶相機和閃存卡,以免設計泄露。
“我在華為注意到很多有趣的創新。”華為首席手機設計總監哈根•芬得勒(Hagen Fendler)說,他去年從西門子跳槽到華為。
“20年前,歐洲幾乎沒有人聽說過韓國LG,但現在,它是個大牌子。我認為華為也可能在中國市場獲得同樣的成就。”芬得勒說。他是華為從全球招聘來的眾多外籍研發人員之一。
市場規模
盡管華為的網絡設備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取得了成功,但有一個市場仍然難以涉足,那就是美國。華為借助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拓展美國市場。
隨著網絡設備業務在中國等市場進入平臺期,華為希望通過快速增長的消費移動設備獲得收入。從澳大利亞到肯尼亞,很多市場都能買到售價約1500元人民幣的華為智能手機。
行業數據顯示,2010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超越PC,智能手機市場規模到2015年還將達到3414億美元,其中四分之三來自于智能手機。
華為還在努力建立自己的營銷渠道,而不是依靠經銷商。業內人士認為,華為需要創造一個消費者認同的品牌,而且要依靠自己的營銷渠道,而不是借助經銷商。
障礙猶存
華為的快速增長以及全球觸角已經提升了公司形象,但它雄心勃勃的海外擴張計劃仍然遭遇了一些阻力,部分源于任正非領導下的華為所保持的一貫低調。
24年前,任正非僅靠2.1萬元人民幣創立了華為。最近的《財富》雜志將任正非列為亞洲商界領袖榜第五位,僅次于三星董事長兼CEO李健熙。
消息人士稱,任正非有兩部手機,一部是華為手機,另外一部則是iPhone 4,這也體現出了華為的變化。
今年2月,由于美國擔心國家安全問題,華為宣布放棄200萬美元收購美國服務器技術公司3Leaf Technologies的計劃。三年前,因為同樣的原因,華為還曾經放棄對美國電信設備公司3Com的投資。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