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有這么一句諺語:“兩個事情誰也逃不過――死亡和納稅。”對每個公民而言,納稅是最基本的義務之一。
不過這句話放在電商上,似乎并沒有起效――由于電商的內容包含互聯網和商務兩方面,而目前國內在這兩方面的法律條款對電商的監管比較有限,不少地方存在法律空白。這樣一來,國內的電商便有著特殊的“政策紅利”:小賣家不需要開發票,從而免掉了稅賦。
然而,兩會期間,蘇寧董事長張近東放出了“炸彈”,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電商征稅論”。對此,大型電商或表示支持,或不置可否,但中小賣家卻響起了不少反對的聲音。
雖然電商征稅目前尚未落實,但如果成真,首當其沖的是中小賣家,而最終,稅收的成本很可能會被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電商征稅”這個議題之所以在中小賣家中反響激烈,是因為他們覺得這種做法對于蘇寧、國美等大型電商問題不大,因為他們的業務量大、利潤相對較高,可以承受一定的稅率;但中小賣家有許多都只能維持微薄的利潤、甚至虧損,再向他們征稅無異于雪上加霜。
的確,從征稅的成本上來說,像京東、蘇寧、當當、易迅等大型 B2C電商,在審查上比較容易,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賬面會更加透明,在征收營業稅稅方面也不會有太大壓力。但如果換作淘寶上主打精品的特色小店,或者是剛 起步不久的新賣家,甚至只是想出掉自己不用的相機、閑置手機的我們,一個月不到兩三千的營業額、甚至只是一筆過的幾百、幾十元的交易,真的有必要再征稅 嗎?
在這方面,美國的《市場公平法案》就給出了一個比較明確的界定――除去“年銷售額不足100萬美元”的小企業,提供以提供云計算、下載等虛擬服 務(包括我們傳統認識上的電子商務)的企業,都要交稅。這意味著,以“小而美”作為主打的特色店,它們極有可能獲得豁免,不用繳稅。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銷售額來設置營業稅的起征點,是比較合理的做法。
但有些網店所經營的,是一些需求量很大、但是利潤不高的業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種在線手機充值、點卡充值的網店,每天都會有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的人光顧,但一筆生意下來才賺那么幾毛錢。在這種情況下,征收“增值稅”會比“營業稅”更加合適。
而征收增值稅的話,又將會涉及到退稅等各種行為;另一方面,大部分在淘寶、天貓上經營得不錯的店鋪,在線下都是證照齊全的實體公司,它們也都按照稅法的規定繳足相應的營業稅、增值稅等各種稅款。如何避免重復征稅、如何排重是其中的技術難點。
綜合上面的各種情況,電商征稅可以設定一個起征的門檻,全年每月平均線上營業額達到某個數量后再進行征稅;而且征稅也要看網店的性質,個人小額易物大可不必征稅,而規模或者業務量較大的店鋪和商城,則需要繳納相應的稅款。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